美文网首页
孔子的礼(1)

孔子的礼(1)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2-10-19 08:38 被阅读0次

    ——《乡党篇》复习之一

    原文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白话】孔子在乡里之间,温和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是不太会说话的人。他在宗庙、朝廷,说话清楚明白,只是很谨敬而已。

    原文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白话】孔子在朝廷时,与下大夫交谈,温和而又愉快的样子;与上大夫交谈,和悦中正而又有谏诤的样子。君主视朝时,孔子敬畏而又从容不失威仪的样子。

    【感悟】《乡党篇》是别人记录下来的孔子的举止容貌,也就是别人(孔子弟子们)眼中的孔子。看似非常简单的《乡党篇》,简单浅显,只是孔子在不同场合的相貌神态的白描记录,也没有像其他篇章那样讲一些深刻地道理,感觉自己一直没有真正读懂读明白。

    “道”究竟是什么?是那么高大上吗?遥不可及吗?其实通过我们的学习,越来越体会到,“道”就存在于我们平常的洒扫应对进退中,表现在我们的言谈举止、语默行止间。一个人的德性修为,就表现在他平常的交往处事中。因此,看似浅显直白的篇章,反而更能体现出夫子更内在的精神境界,更能全面地展示最真实的孔子。

    有人讲“以日常生活为小者,是真未识其大”,忽略日常生活,就不可能识得庐山真面目。日常的举止容貌,就是内心德性的载体,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似乎道理都在孔子耳提面命的讲授中,就在那一句句“子曰”中,就在洋洋洒洒的经典书籍中,《乡党篇》无疑告诉我们“道”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提醒。

    据说前人画孔子像,必须要读此《乡党篇》数十百遍方可。可见他们懂得正是透过这些日常琐碎的动容周旋、言谈举止,才能见得圣人的真气象真精神。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学习《论语》应有的态度呢?回归文本最直白的语言,最朴素的表达,切己体会,真正领悟圣人之道。凭空相象,终不得其究,无论是对于孔子,还是对于《论语》。

    《朱子语类》讲解说:“解说则甚易。须是以心体之,真自见个气象始得。”“乡党记圣人动容周旋,无不中礼。如乡党说圣人容色处,是以有事观圣人;如言‘燕居申申、夭夭’,是以无事时观圣人。学者于此,又知得圣人无时无处而不然。乡党一篇,自‘天命之谓性’至‘道不可须臾离也’,皆在里面。许多道理,皆自圣人身上迸出来。”“终了乡党篇,更须从头温一过。”

    本篇则是夫子随时示现其人格境界的不言之教,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这些描述活泼泼地,补充了前面记录的夫子言谈论述,是言谈论述所不及者。钱穆先生认为,《论语》到这里,是弟子们集成文本的最初阶段的内容。朱子也说,读过《乡党》还可以再回头重温一遍,其中也有这个意思。可以说,一部《论语》讲的所有道理,都在这一篇的不言之教中体现出来了。

    第一章:乡有乡俗乡规,更有乡情,都在随人事的变迁而变化;而对于离乡的人们,对原有的生疏了,对现在的不了解了,自己现有的观念、人生态度甚至生活方式较之从前也不一样了,如此就有了过去与现在、历史和当下、印象和真实间的落差,这种落差就会造成交流上的隔阂和障碍,以致形成误会和伤害。这一章短短26个字,就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心智成熟、有担当精神的孔子。我们也体会到孔子对于“能力”和“态度”在各种场合、情势中的综合把握和权衡。这种理性的把控,以内心的恭敬和实诚为根本,以谨慎为尺度,做该做的,说该说的。《卫灵公篇》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两相对比,我们会发现夫子在那里是那样说的,在这里是这样做的,这《乡党篇》其实一点都不浅显,其中包含的现实意义,就更要我们个人去体会领悟了。

    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诗曰“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似乎可以赋予这个“近乡情更怯”的“怯”字新的意义。无论何时面对父老乡亲都要有“怯”意。“怯”才能敬,才能谨,能谦卑恭顺,也才能不失言,更不失人。

    第二章,记夫子在朝廷之上遇上接下的不同表现。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语态、语调、语气都折射着一个人的智慧和涵养,与不同的人交往所体现出来的风度也不一样。

    这里描写孔子形象时用的都是形容词+如也,“侃侃如也”“闇如也”“踧踏如也”“与与如也”,以及章的“恂恂如也”。这种格式是对主语样貌状态的描写,非常形象,读起来就感觉到孔子的形象非常生动,历历在目。

    君在,君不在时不同,上大夫、下大夫不同。“侃侃如”,“闇闇如”,究竟什么态度呢?《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说法:“侃侃,和乐之貌,訚訚,中正之貌。”朱熹《论语集注》引许氏《说文》:“侃侃,刚直貌,訚訚,和说而诤也。”“刚直貌”强调的是刚和直,言简意赅,直接明确,不拖泥带水。“訚訚,和说而诤”,恭敬又绝不附和,据理而诤,坚持原则。“踧踏如”,《论语集注》“恭敬不宁之貌”,不宁就是不安,就是那种时刻准备着的状态。“与与如”,“威仪中适之貌”,从容不迫,对于自己职责范围里的各种规制时态都已经了如指掌,才有这个从容不迫、威仪中适之貌的底气。谨慎恭敬合宜,对不同职位的人,又有不同的态度,都是中正恰到好处,而且言行又是那么信实,说明孔子自我管理能力超乎寻常。

    读到这里,如沐春风般的体会到孔老夫子那种温润淡泊宽厚的种种气象,如此多的形容词描写,亲切又自然,还有音乐般的韵律在其中。一方面这确实就是孔子的真实写照,不夸张,不虚饰,就是最日常最生活的师长孔子;另一方面也传递出,弟子们对孔子如慈父般的喜爱和亲近,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没有亲身的体会感受,怎么能够有如此生动真实的记录呢?!

    道不远人,进退应对,处处皆是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的礼(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wj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