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生活,或者说生活在别处,这也许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年代感,或者说环境造就的,毕竟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
这次回家到农村看望母亲,感觉自己有点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了。但是,母亲,却全然没有我所感觉到的别样的生活:已是三伏天了,每天的气温已是高大37、8读的高温 了,母亲住在农村的房子还是只有一层的水泥房顶,一到盛夏之日,在一天的光照下,到12点过后,就已经到了峰值了,实在是热得不行,因为之前给她买的两把落地扇都坏了,也没拿去修,又舍不得买,在家里简直就像烤房在火烤一般,我一走进去就感到了高温的肆虐,那是无法忍受的高温,我说:怎么不买把风扇,这么热怎么受得了,晚上也没法睡觉啊?母亲说,还好吧,我习惯了,晚上到了12点过后就凉下来了,有点冷还要盖被子才睡得了。是吗?我觉得不相信,也许是舍不得花钱买电风扇。于是第二天镇上赶集马上去买了一把落地扇和一把床头扇。床头扇给她晚上睡觉用。
虽然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但是,由于出去到城里生活二十多年了,所以,现在回到农村也已经有点不太习惯了,尤其是,农村一到天黑,尤其是晚上,蚊子多,很不习惯,又热蚊子还多,我还基本能忍受,但是妻和儿子他们就很不习惯了,在城里生活习惯的他们,即便上过厕所也极不方便,觉得又脏又臭的,尤其是儿子给我暗暗地提过几次,一个人都还不敢去方便,我说,你现在知道了吧,农村就是这样的,还有你昨天去地里收玉米,怕脏怕流汗的,这怎么行?要知道,这就是爸爸从小到大生活的地方,我们像你们这般的的时候,每天必须下地干活,满身是泥呢。其实,我嘴上如此说,但是,环境变了,时代变了,自己也未必能完全习惯现在农村的生活,也许,当初生活在那时候的农村,完全不觉得苦、脏、累,尤其是环境的差,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久处农村不觉其差吧,而如今身在城市打拼,环境的改变,人的认知也改变了,而改变了自己,习惯也有所改变,再要习惯农村的环境,也就有点难以适应了。这也许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古训吧。
不用说不同代人之间的心理认知与感受不同,即使同一代人由于所处环境的区别也自然不同,就是自己本身由于环境改变后,体会与感受也就不同了。这既有境由心生的缘故,也有环境造就人的结果。
这就是别处的生活,也许换角度会不一样,但是,记得曾有人说过,其实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我想,真的如此,感同只有己受,别人的感受,你是真的没有去感同的吧。毕竟人与人,时代、环境、文化、感受力、角度等等方面与层次是不可能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