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工作我实在干不下去了,我要跳槽!
什么?你说他喜欢我?不行不行,我害怕,我这种人怎么配被喜欢?
今天要去参加聚会吗?算了,不去了,反正也没人和我说话……
这些情况,都在你们的身上发生过吗?你们是否随时随地都处于逃避模式之中呢?
这本《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告诉我们,拖延、讨好、自卑以及社恐,都是我们的心灵想去逃避问题而产生出来的现象。
但逃避问题并不是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反而会成为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千万不要把逃避当成一种习惯。
作者李国翠是资深心理咨询师,知乎大V,有过7年的心理学学习经历,也是“壹心理”平台深受读者赞赏的专栏作家。
她写的这本《习惯逃避:你在害怕什么》,用她自己18年的心理学经验,加之独特的视角与智慧,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去更好的认识自己,面对自己。
01. 摆脱受害者心态
你们在受到委屈的时候,是否常常会想: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老天太不公平了!
古代也有很多怀才不遇的名人,因为平时不开心而最终郁郁而终,
小说里也写过,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而被自己活活气死了,林黛玉也是因为总在伤春悲秋而过早逝世。
可见,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心态---受害者心态。
这种人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基本都是把遇到的遭遇归结于命运,最常说的话就是“我的命不好”。
其实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心态,是人在遇到挫折时开启的自我保护机制。但我们不能永远躲避在这种保护机制里,这样只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糟。
那么怎样去摆脱这种受害者心态呢?作者告诉了我们四个步骤。
(1) 学会自我负责。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必须由自己来负责的,想要什么,一定要自己去争取,等待命运的赐予,那是不现实的。
(2) 学会宽容。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懂得宽容。这个客观世界并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也无法十全十美,因此,我们需要去学会原谅和理解。
(3) 培养重建自我的能力。具有受害者心态的人通常无法面对现实,这是因为缺乏自我力量,也有可能在亲子关系里受到的肯定过少。这时候,可以回溯一下幼年经历,修正消极的自我认知,争取重建一个自我。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4) 懂得感恩和付出。受害者心态的人认为全世界都在欺负他们,精力集中在了抱怨和不好的那些事情上。这种时候,请一定把自己骂醒,把注意力集中回自己已经得到的那些事情上。
02. 不要逃避爱情
在恋爱关系中,很多人无法去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似乎总有各种障碍。
有的人会和不爱的人在一起,有的人会陷入多角恋,也有的人特别清高,似乎不屑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
作者介绍说这是因为这些人体内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真实虚弱的自我,一个是虚假强硬的自我,后面的自我是为了保护前面的自我而衍生出来的。
这个后面的自我,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都是一种保护真实自我的策略。
这也恰恰说明了,这些人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他们可能经历过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配被爱,因此遇到爱情时,这种创伤会被激活并且成为建立亲密关系中的障碍。他们会设置出种种难关来考验爱人,令两人关系紧张。
其实如果对方没有通过考验,那并不是对方的问题。像这样对恋爱关系处于复杂情绪的人来说,他们需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自己的内心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假设?为什么会有考验爱情的需求?埋藏在问题下的答案,也许就是自己那没被好好处理的心理创伤。
这些人还需要做的,是接纳自己的创伤,把它释放出来,接纳自己脆弱无助的那部分人格。只有自己先接纳了自己,理解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安慰,最终才能用一颗强大的内心,去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
03. 解开沉默怪圈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小雅是名大三学生,但每次同学聚会,她都很难插入话题。她渴望与同学们交流,但就是无法把话说出口。久而久之,她被同学们认为是一个“内向沉默”的人,聚会也很少找她,学习与生活也不怎么和她交流了。这让小雅十分尴尬。
生活中,像小雅这样的人很多,明明渴望交流,却无法说出口,最后只能陷入“沉默”怪圈。
这样的人群,是因为小时候在自我表达时受过伤害,以致于他们进入了一个心理误区。
他们害怕自己出丑,害怕受到批评,害怕说话后没人理。他们就是太害怕说话之后得到不好的反应了,所以才不敢说话。
那么如何走出这种心理困境呢?
有这种心态的人一定要意识到,与人交流并不是一种能力考验,而是正常的说话。
交流时说的话,是好是坏,并不意味着被不喜欢和不接纳。
尝试面对交流时的恐惧和焦虑,接纳它们,接纳那个内心受尽委屈的小孩,然后,好好地拥抱它,告诉它,一切都不是他的错。以后,不要去为难它了。
尝试,从自我的保护罩里走出来,勇敢的去表达。
写在最后
其实困难并不会因为我们逃避就不存在,人生就是需要一直去面对挑战和困难,舒展自己的生命能量,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要害怕失败。
重塑自我,重塑乐观健康的信念,活出不畏惧也不逃避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