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是房地产市场极其火爆的一年,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创下历史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6 年4月全国70城房价与上月相比,下降的城市有5个,上涨的城市有65个,环比价格变动中,合肥以5.8%的最高涨幅领跑。而对房价猛涨的态势,时任合肥市委书记的吴存荣却说:“合肥房地产要加强调控,防止过快增长,否则,合肥城市竞争力就没有了。
吴存荣的说法,佐证了我的一个观点。长久以来,舆论中就流传着地方政府推高房价、维持土地财政的说法,但我却认为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的说法并不成立。土地财政确实是事实,但它是地方政府主动追求的结果吗?不是。
毫无疑问,地方官员愿意看到经济发展、土地升值,因为这意味着财政收入增加。但如果经济没发展,只是房价在涨,那么,就会出现吴存荣所担心的情况:城市失去竞争力,投资下滑,税源萎缩。
经济学的规律揭示,地方政府主动追求土地财政,在逻辑上无法实现。A市追求土地财政,把土地价格推高,工人会流到B市,投资者会搬到B市,最终,A市不仅失去了税源,土地价格也会因为人们搬离而下跌。
所以, 地方追求的是财政收入最大化,土地财政在财政收入中占比越大,其实越不利于财政收入最大化,因为那说明税源下滑了。税源的萎缩不是小事,它不仅会影响财政收入最大化,更影响就业、社会稳定。没有官员愿意每天焦头烂额地对着一大堆不利于稳定的失业人群,他们最希望的是经济发展,各方安定,财政收入高,然而土地财政和他们的希望是不相符的。
有没有可能全国的地方机构联合起来,共同推高房价呢?经济学家张五常说,窜通定价是神话。即便两个大企业之间,也不可能达成价格联盟。因为一方抬价,就是给另一方制造机会,而在竞争逻辑上,地方政府和企业并无不同。
那么,在现实中,为什么没看到地方竞相增加土地供应、降低房价,却只看到土地财政呢?
之所以卖地收入占比越来越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统 -严控土地供应:二.货币增发抬高资产价格;三、企业税源不振。可以看到,这三项其实都是由宏现经济形势决定的,地方政府做不到这几点。有了这三项原因,就出现了土地财政怪现象,而这并不是地方政府的意图。
很多人习惯于有事就怪地方政府。也难怪,人们直接接触的,是地方官员。我并不是说地方官员有多好,而是说,要理解地方官员的行为逻辑,要找对原因。否则,就算对地方官员万箭齐发,房价也射不下来。
有一种和土地财政恰好相反的说法,也很流行。如由袁剑所著的《奇迹的黄昏》就说,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贱卖土地。那么问题来了,地方政府究竟是贱卖土地,还是抬高地价?有些人很神奇,可以同时接受这两种观点而不觉得矛盾,并且他们对贱卖、贵卖土地都很不满。还有人“聪明"地将两种流行观点调和为:贱卖工业土地,抬高住宅地价。问题是,难道抬高住宅地价不影响人力资源流入、不影响竞争力?正确的说法是:地方政府既不贱卖土地,也不贵卖土地,它们只按照竞争约束下的价格卖土地。如果看到土地贵了,那要看竞争条件、货币环境有了什么变化。
当货币极为宽松,地方政府的投资摊子铺得大,它们自然会希望继续宽松;营改增,地税变国税,地方税收优惠权大幅减少,影响了它们利用税收优惠吸引投资,这些条件的改变,都是不利于减轻土地财政的。
诚然,城市房价猛涨,尽管这些人高兴不起来,我们依旧都是追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