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手绘
笔尖上的修行

笔尖上的修行

作者: 云问雨 | 来源:发表于2020-07-08 23:18 被阅读0次
笔尖上的修行

写作和画画,在我看来,都是笔尖上的修行。

一个写作者,能在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写下些文字,因为文字本身的殊胜性,写作者本身就在进行着一种升华。

一个绘画人,能潜心钻研,提升技艺,一笔一画绘出心中的美景、故事,是件很磨练人耐性的事情。尤其是中国画中的工笔画,非常耗时,消磨人的耐心。一个性子急躁的人,如果要去从事写作或画画,确实有点勉为其难。比如在下。可是偏偏在下又是个死倔的人,非得要爱好写作和画画(因为其他事更干不来),以此消磨急躁的性情,总觉得这两样爱好,一直坚持下去是能让自己得到修行的。

感觉工笔画再难画,再耗时耗专注力,比起藏民族的唐卡艺术来,简直就不值一提。

画唐卡的画师们,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去过藏区的人,站在一幅幅唐卡面前,赞叹它的精美,看着它散发出耀眼光芒的同时,一定为唐卡这门艺术震撼。

唐卡绘画技艺,需要潜心钻研孜孜以求,学习过程很辛苦。画院的学生每天学习都是从早上五点开始,每天之始并非学画,而是 “背经”。“背经”和寺院里僧人念经还不一样,必须刻进心里,每天早上背一两章,一年下来就是四五百章。《度量经》是学唐卡必经之径,这本古书完整地规定了所有佛、菩萨、密修本尊的身体比例。在画师眼中,只有佛、菩萨的身体才能达到如此完美的比例,人体无法企及。但唐卡又并非因此而缺少了变化,唐卡所描绘的佛、菩萨等多达639尊。它们又有各自的变身和演化,画师必须掌握上千尊佛、菩萨的度量。唐卡绘制过程非常复杂,绷制画布,打磨,素描底稿,上色晕染,铺金和勾金线,开眼,装裱。一幅平常尺幅的唐卡,一位画师要花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颜料都是山上的矿物质,由画师自己研磨。金色也都是纯金,技术都是手工的,典型的“慢工出细活”。没有诚心,没有智慧,学不下来。

如果有幸去到画院或寺院里,看画师们盘腿而坐,他们手中的笔像是一个个舞动的精灵,在画布上跳跃着,整个画室显得宁静又庄重。窗外,远处是洁白的雪山,雪山下是广袤的草原,这样的景色和室内的唐卡以及身穿藏族服饰的画师们构成极为和谐的画面,一种别样的美好氛围,让目睹者心灵受到洗涤和震撼。

所以,唐卡画师们认为,画唐卡是在佛学与美学的艺术殿堂里汲取、传承、徜徉、升华,是一个洗涤心灵的过程,是为了心中的一方净土,更是为了一种信仰。

每一个画唐卡的人,也许风格有传承有创新,但变的是风格,不变的是修行,绘画唐卡就是一种修行。我想,我既然热爱上写作和画画,那就好好学习唐卡画师们,诚心做好这笔尖上的修行吧。

相关文章

  • 笔尖上的修行

    写作和画画,在我看来,都是笔尖上的修行。 一个写作者,能在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写下些文字,因为文字本身...

  • 笔尖下的“修行”

    修行是人的“事业”,善用修行者,不仅在物质上能收获满足,精神意识的提高更能让人活出真我的精彩。 通过让身心获得放松...

  • 笔尖上的修行是种奇妙的快乐

    感觉画画的过程一旦拍下来,就和女人怀孕到生娃一样奇妙了。懒猫感觉这画画的日子,就是一天天在生娃。 在没人打挠的安静...

  • 笔尖上的温暖

    写作对于我小时候而言,似乎像无穷无尽的大山,需要翻过一座又一座。记得小学和初中的暑假我都是伴着蝉鸣声,手里捧着...

  • 笔尖上的柔情

    我执笔的那一刻 所有的思绪一涌而上 落笔时的忧伤 有谁能读懂眉间的情愫 曾经我以为 长情不及久伴 跌倒的瞬间 我看...

  • 笔尖上的女神

    中间的过程省略了,头发的线条还需多加练习。

  • 笔尖上的缘分

    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经常码字的我,似乎更喜欢手握钢笔,用笔尖接触纸面时的那种感觉。当整个世界只剩下笔与纸面...

  • 笔尖上的温度

    时空凝固,记忆定格 那年、那夜、那月光 那山、那水、那桃源 月与荷的相遇 目光虽无声,灵魂却相知 情谊在风雨中堆砌...

  • 笔尖上的温暖

    众所周知有一大型婚恋交友的节目叫《非诚勿扰》在10月6日那期中有一位职业的自行车赛车手,在这个时代他会为父母寄家书...

  • 笔尖上的艺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尖上的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zc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