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那位在相亲恋爱中受挫的朋友问起我有关公众号运营的细节,比如内容创作难不难,有没有收入之类的,临了发来一句:“真羡慕那些可以把热爱变成工作的人。”我回了一个捂脸的表情。
明显,我还不在她羡慕的那些人当中。目前,我只能说是正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但这些都还没有变成持续稳定的收入,所以它还没有成为我的工作,自己当前也称不上是自由职业者,而是一名没有收入的待业人员。
与前两年的心态不同,我没有那么迫切地渴望自己的内容创作可以快速变现了,焦虑的状态逐渐缓和下来。尤其这两个月以来,我更加享受自己专注写作的当下,公众号的推文也不紧不慢地恢复了更新。
可能是发现没有收入但不等于没有创造价值,又或许是因为发现养活自己并不会给家人带来很大的压力。另外,最近意识到自己在日常中承担了大部分做饭整理家务这些琐事,其实差不多等同在用劳动换取最基本的生活费。
给家人提供情感支持,利用去年学到的理财知识来改善家人的财务状况,还用这段时间学到的健康管理知识应对自己和家人的小病小痛,我一直在输出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实现的价值。
当我不再用狭隘的角度看待个人价值时,整个状态都放松下来了。自从开始积极地运动,参加线上的活动和课程,与外界重新互动起来之后,我的执行力也在提高,期间还萌发过重新工作的想法,觉得很多事情没那么难了。
无力感在消退,这表明我的状态真的有在慢慢恢复起来。虽然每天只在图书馆待四个小时左右,也只有这段时间可以安安静静坐下来,写写读书笔记上上网课完成更文。其他时间除去睡觉,我都像一只忙碌的小蜜蜂在活动着。
我不再认为煮饭做家务这些事情在浪费时间,也不再认为看书写作非得要输出多少字或者多少篇更文才算有效努力,我更专注去感受在做这些事情的自己是不是开心投入的。
然后,我发现只要专心去感受自己正在做的所有事情,就连线上的课程都会变得更加有趣起来,作业打卡不再像完成任务那样令人发愁,总能获得深刻且愉悦的体验与触动。
我想,在自己累积到一定程度的能量和知识技能之后,就会自发去寻找输出的途径,无论是去寻找新的工作还是把自己的热爱变成工作。这就好像是,如果今天有某件事触发了很多思绪,我基本不用半个小时就能完成一千字以上的更文,文思泉涌的前提就是因为积累了足够多的思绪,水到渠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觉得,自己与《厨房人类学家》的作者一般幸运,身边也有家人支持着我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很感恩。
最后分享陈海贤在《了不起的我》书中关于职业的观点:工作中真正让我们觉得幸福的,是我们是否认同所做的事情。要想建立真正的职业认同,要让人生境遇与工作产生深刻的联系,并把工作整合进我们的人生故事里,这才可赋予工作长久的生命。
期待我的未来还能做着喜欢的事,拥有一份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工作。
以上,与你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