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宜春机场点烟器的设计
去大理的时候在宜春中转,然后发现机场一个设计非常糟糕。宜春机场采用的是交流电点烟,设置高度为一米六左右(这个数字可能根据中国或江西省的平均身高计算的)
拍自宜春机场
这个设计很愚蠢:1,高一点的需要半蹲着点,矮一点的还需要垫着脚凑上去,观感差2,墙上容易脏,点烟器容易脏,显得整个吸烟室都很脏3,因为是用嘴去点烟,导致点烟的时候不容易掌握好力度,容易把烟折断或没有点燃
我觉得日本机场的吸烟室是最舒适整洁的,包括点烟器、烟灰缸、空气流通都非常干净舒适。其实留心生活,会发现许多设计都做只做单点考虑,没有进行全局考虑,虽然这样的设计也能满足人们“点烟”的需求,但从效率、美观、与其他物品(墙)的协调性方面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咨询公司利益捆绑
我跟很多人说过,我当时考研是因为我想去做咨询,想做战略咨询和管理咨询。但是读研之后发现咨询干的活给我带来的成就感太低了,理由如下:1,咨询公司是乙方,甲方用不用你的方案,你无法把控2,即便是甲方用你的方案,战略和管理在1-2年内也无法见效3,即使是甲方采用了你的方案,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效果,但是,他们的成功,你的方案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吗?因此我更愿意选择相比之下,自主性更高,见效更快的一个岗位。
后来我问一个做营销咨询的朋友:“为什么你们不和客户利益捆绑起来?例如,签订一个对赌协议,按照方案效果来定你们的价格。如果方案效果达到预期,给咨询公司的钱就多,反之则少。这样的话对于甲方(公司)来说,能够更信任乙方(咨询公司);对于咨询公司来说,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是赚的也可能更多,最重要的是能够验证自己的方案是否可行,从而进行迭代优化。在沟通过程中也能够减少大家因为各自立场不一样而产生的矛盾”听到我以上言论,朋友答:“为什么要利益捆绑?为什么要落地?我巴不得他不落地,他不落地的话就验证不了方案的对错,那么咨询公司永远都不会有失败案例,我就没有风险,我拿钱出方案拍拍屁股走人,多爽呀”我:“。。。。”“行吧,就这样吧”(注:我了解到有些项目是存在利益捆绑的,我讨论的是大部分的情况)
大理折叠
去年12月的时候跟阚剑约好今年秋招后一起去大理,本来预估9月份我俩结束秋招去大理,结果拖到11月才去。正好去的时候是淡季,人很少,商家闲的没什么事做,会非常愿意的跟我们聊天。无论是景色,还是生活都很美,美的让我有点害怕。在大理的时候,一部小说和一个故事反复的出现在我的脑海。
一部小说:《北京折叠》在《北京折叠》中,郝景芳设定了三个相互折叠的世界, 隐喻上流、中产和底层三个阶层。大理的人都很美。大家在一个桌子上喝酒,吃肉,但是每个人都有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刚刚跟你敬酒的酒吧老板是40多了,但是看着才30岁,非常年轻。他在三十岁的时候赚了很多钱,于是在大理买了个房子,开了一间酒吧,不为赚钱,只为开开心心的过日子。
左边摇骰子总是输的小姐姐,家里很有钱,前两天跟老公吵架了,一个人来大理喝喝酒散散心
对面的女生只有19岁,工作2年了,刚刚裸辞,想来来大理思考下一步怎么走
她朋友应该也不大,20出头,她想来大理找个工作,希望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客栈.
驻唱歌手刚刚下班,每次到点下班之后他都会喝点酒,他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大理驻场,希望有一天能跟赵雷一样,自己的音乐被更多人认可
刚刚跟驻唱歌手聊天的是一个博士,他刚刚读博2年,因为自己还没开始赚钱,女朋友和她分手了,他来大理为了疗伤。他说他在喝酒的时候,除了会想起自己的前女友,有时候会想到自己的论文,他对此感到非常惊讶
坐在吧台上的中年妇女的儿子刚刚申请到了美国的硕士
大理就是这样的一个奇妙的城市,把完全不同经历的人,聚在一个屋子里开心的喝酒。
一个故事:富翁与渔夫每个人都听过这个故事。富翁在一个湖上钓鱼,旁边的渔夫说:“你这么努力赚这么多钱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跟我一样在这里钓鱼”在大理的生活好像就是钓鱼,惬意的享受大自然与生活,享受诗、酒与远方。大家看着同一片天,喝着同一瓶酒,坐在同一个桌子上,聊着同样的可有可无的话。我们从错乱的时空走出,相聚在一个点。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是中转站,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是终点站。每个人的最终归宿都是一样的,都是归于尘土。但是我们到达终点的路径却完全不同,就像我们怀揣着不同的目的,背负着不同的经历,坐在大理同一个桌子上喝酒。有人享受大理的美好之后重新上路,因为他想再挣扎一番。有人却打算留下来,因为他知道,挣扎之后,他依然会回到大理。
特朗普自传
在飞机上看完了《特朗普自传》,讲的是40岁之前的特朗普的故事。自传/传记这种类型的书,是用主观角度来叙述,有强烈的个人视角,因此不可尽信。如果能挖掘出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我觉得就已经有了收获了。
我觉得特朗普商业上如此成功,个人原因归结于4点:- 信息搜集(从来不提,最重要的)- 决策能力- 实力(倾向于父辈资源)- 胆识(性格)
一、决策能力。这个没可说的,特朗普决策能力我觉得还是比较ok的。
二、实力。书中一直说特朗普的工程总是按期、按预算完成工程。在叙述之中一笔带过(我记得提到过特朗普经常去工地上监督施工)。其实我更倾向于这是特朗普父亲给他的财富。特朗普的父亲早期是做中低端住宅的,以性价比取胜。在节省成本(时间、金钱)上有竞争力。因此我觉得特朗普多次靠自己工程实力取胜,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从他爸爸身上学到的工程方面的技巧。
三、胆识。这个就是特朗普性格上的风险偏好啦。特朗普做事高调,喜欢高风险高回报。但正是因为前三点,才能让他博到如此高的收益,成就了这个商业大亨。
四、信息搜集。这个点书中完全没有涉及,但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特朗普经常会“根据对方公司目前遇到的难题,遇到的困境,作为自己谈判的筹码”“一块性价比很高的地皮正在出售”,这些信息获取难度是极高的。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公司遇到了财务困境,要出售资产,你会直接说目前公司遇到了困难,急于出手这个资产吗?不,你会找个其他理由,然后高价的卖出去。所以特朗普知道对方公司为什么会要出售这个资产,是遇到了财务危机?还是想战略转型?还是有其他原因。这个信息搜集能力是非常强的,可惜,书中除了说特朗普刚来美国的时候,用一些方法挤进上流社会之外,再无笔墨。
很多人看完书之后觉得特朗普很牛,果断有个性,能力很强等等。但是我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他是怎么知道这么多准确的信息的?他的搜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怎么练成的呢?书里没有写,需要我们自己去琢磨。
删了叨叨记账
我删除了叨叨记账这个APP。非常感谢叨叨记账这款有趣的记账软件,秋招时被问到“推荐一款小众的APP”之类的问题,我都会回答叨叨记账。叨叨记账聊天式记账软件,可以将聊天对象设置为偶像、爸妈等,每记一笔账就会以你设置的角色语气和你说话。记账软件属于工具类APP,工具类APP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用户粘性低。其他的记账软件思路是通过满足用户横线衍生需求,比如记账、金融、理财等等,来增强用户粘性,但是叨叨记账的思路是通过让用户投入情感成本,加强用户的沉没成本,从而增强用户粘性。在设置聊天对象的时候,用户就发生了“移情”行为,就是把对某个人(idol、父母、对象等)的感情注入进去。因为投入了心理成本,所以用户非常愿意使用它。我觉得有些产品是可以借鉴类似的思路。当然,这个产品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商业变现、如何避免用户为了聊天而记账等等……
那我为什么要删掉呢?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不是目标用户(核心用户是饭圈的人,我不是)其次呢,我设置的角色是“女朋友”,然后给我发的东西让我感觉不是特别好。我知道ta只是一个机器人,但是ta的一些问候一些关心等等,时不时的还是会触碰到我。
我不想把我的情感需求寄托在一个APP上面,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为什么微信共同好友点赞要提示?
上课的时候跟旁边两个00后唠嗑(做用户调研),我问他们如何看待QQ和微信。如我所料,他们吐槽了微信诸多不好,同时觉得QQ非常好用。其中有一个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此讨论一下。他们觉得,给好友的朋友圈点赞/评论之后,共同好友的点赞/评论都会提醒,这让他们不胜其烦。微信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以下是我和朋友们讨论出的一些想法。
一、强化“参与者”的角色回想一下,从小到大,班上机会总会有一个人在班上特别受欢迎,但不怎么认识其他班的人(在其他班没那么受欢迎);总会有另一个人,相比之下,在班上没那么受欢迎,但是跟别的班玩的很好(在其他班受欢迎)。这两种受欢迎(封闭社交圈的受欢迎和开放社交圈的受欢迎)是通过不同方式的感知到的:封闭社交圈受欢迎程度,是通过他在班级中的的号召力感知到的,例如说话之后会有人回应,会有人跟着行动。因为你认识其他的人,你是近距离参与者。开放社交圈受欢迎的程度,是通过他和其他班的交往密切程度,以及在路上和别人打招呼等等,因为你不认识其他的人,你是远距离观察者。微信是封闭的熟人圈, 这样设置体现的“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二、满足发朋友圈的人的“虚荣心”朋友圈本身就是一个人设的建立,发朋友圈的那一刻,希望有人认可、有人回应,需要满足人的虚荣心。通过这种机制,用户知道:你给我点赞/评论之后,你能看到其他人给我的点赞/评论,不仅我知道我多么受欢迎,而且我知道你知道我多么受欢迎(有点拗口,但其实逻辑蛮简单的),这样发朋友圈的人的虚荣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得到正反馈之后,激励了用户“发朋友圈”这个行为。
三、将朋友圈内容作为一个“沟通契机”通过这样的提醒,可以让你知道“其他的朋友是什么看法”,从而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契机。典型的场景:一个朋友脱单了发朋友圈官宣,点赞之后发现我们的共同好友A点赞了,于是我顺手找A去聊天。将“第三方的朋友圈内容”作为聊天契机,引发出聊天行为。
四、提高行为成本,提高点赞/评论质量如果用户意识到点赞/评论之后,会不断受到反馈,而且也知道共同好友会看到你的点赞/评论,那么会让用户输出高价值的内容,提高朋友圈的内容质量。各位看官如果有其他想法,可以留言交流~
后续:我把以上内容发给当事人之后,当事人的反应是这样的。
我:00后怎么这么牛逼呢?
思源同学:用户不都这样吗?哈哈哈
比特币会走向何方?
最近币圈已经成为死盘了,毫无波动……季度合约几乎没有溢价了,说明目前市场对于三个月后的预期值是非常低的。其实不管是熊市还是牛市,大家对比特币的看法的看法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有些人认为比特币将来会改变世界,是哈耶克提出的无主权货币,有些人认为比特币是一场郁金香泡沫,毫无价值可言,将来必定归零。
那么比特币的未来在哪里?
首先,给比特币定个性。我认为,比特币是一场社会实验(毫无疑问,这可能是世界上最伟大、参与人数最多、投入资金最多的社会实验)。既然是实验,这意味着许多理想主义的色彩,就现实情况来看,比特币都不会成为“无主权货币”(可能会承载一些大额交易或者黑产军火的交易场景,但是,不会成为真正的货币)。
比特币会活下去吗?比特币生态里面有2个核心角色,一个是矿工,维护比特币网络。一个是使用者,就是使用比特币网络的人。矿工的作用是通过消耗电能,使用算力来夺取“记账权”,是比特币系统的维护者,如果没有矿工,整个系统会陷入瘫痪,比特币就死了。为什么矿工要花这么大的成本去挖矿呢?因为有利可图,矿工能够通过“挖矿”行为来赚钱。矿工的正常情况下收入来源有两个(不考虑二级市场做空、做多、借出等收入来源):一个是挖矿中新挖出的比特币,一个是挖矿时使用者给的手续费。
矿工的成本有主要有三个,电费、矿机、维护成本,其中电费是大头。因为比特币的成本是法币,而收入是比特币,比特币兑换法币是有巨大波动的,为了方便分析,假定比特币价格一直处于线性的价值归回线上(长期来看,任何事物都是围绕着价值回归线上下波动)那么,随着比特币的产出速率减少,矿工的收入来源中,新挖的比特币数量减少,如果要保持收入不变,那么需要比特币交易手续增多,而如果比特币的交易手续费增多,就会抑制比特币上的交易(因为交易成本增加),随着比特币的产出量越来越少,矿工想要保持原有的收入,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在比特币挖完之前,比特币的价格随着产量减少而不断上涨,完全能cover住矿工成本,但是我认为,比特币不可能持续不断的涨到2140年(根据中本聪的算法,在不增发的情况下,每四年产量减半,比特币2140年挖完)。而且,预计2020年的比特币的挖矿成本299222,也就是30万元。(具体的计算方式可见: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178677066978.htm)。
在算力及电费等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四年减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比特币成本每四年翻倍。那么2140年,一个比特币的挖矿成本为:30*(2^30)万元,这意味着比特币的价格需要涨到这个数以上才能cover住矿工成本。因此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被排除。
注:实际上,算力会随着矿机的升级而增加(算力,也称哈希率,是指挖矿效率,因为算力的增长速度>矿机功耗的增长速度,所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算力越高,挖到一个比特币的消耗电量越少,成本越低)。从下图来看,从2019年的算力是2016年的3.79倍(比刚才说的比特币价格4年翻一倍的速度快)。但是我认为,这种增长会存在一个物理极限,不会一直保持这样的升级速度。因此,长期来看,算力的增长对我上述分析不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常见的矿机性能,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种情况,随着比特币产量减少,交易手续费占矿工的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在2140年比特币挖完之后,矿工100%收入均来自于交易手续费。这时候,比特币系统也从一个成长中的开放系统(源源不断有新的比特币被挖出,输入到这个系统里),成为了一个封闭系统(从比特币的数量角度来说,是一个存量系统甚至减量系统,因为存在大量比特币被丢失的情况)。这意味着比特币网络的使用者们,需要承担矿工的全部挖矿(维护比特币网络运行)的成本,而比特币被挖完之前,系统承担了大部分的成本(因为矿工的收入大部分是新挖出的比特币)。毫无疑问,比特币网络上使用者的交易成本变大了,会抑制交易行为。如果比特币没有一个闭环的,非比特币不可的交易场景,大家都会放弃使用比特币网络,转移到其他网络上进行交易。这样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比特币交易量减少→矿工手续费收入减少,矿工入不敷出→矿工退出,矿工数量减少→挖矿节点减少,比特币网络安全性减少→比特币交易量减少……这时候比特币会死去……如果比特币能找到一个闭环的,非比特币不可的交易场景,比特币会活下来。
其实目前已经有这样一个强应用场景了:暗网。 上周我去暗网溜达了一圈,如果没有比特币,寸步难行。
比特币究竟值多少钱?比特币的价值=该交易场景的实用价值+收藏价值。并且实用价值大于收藏价值,而且收藏价值不可能为0,因为一旦比特币失去了收藏的意义,这多少意味着实用价值也不大了(收藏代表着敬仰。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很多人喜欢收集各国的纸币,美元英元等,那有人收藏津巴布韦币吗?没有。因为津巴布韦币本身不值钱,代表着其背后政府的无能,我根本不敬仰它。)比特币之所以有收藏价值,因为比特币,大家才知道区块链,从而在区块链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创新。比特币是祖师爷,中本聪的那篇论文,是所有区块链人的“圣经”,比特币就是区块链人供养的活菩萨,而且比特币目前是区块链领域最受认可的一条链。比特币的实用价值来源于比特币上承载的交易行为,也就是说,需要比特币系统里面有交易行为,而且手续费必须能养活一批矿工,否则这个系统的就不会那么安全,但是这样的交易场景有限的(我认为需符合三个特点中的一个或多个:大额、跨境、黑产)。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比特币的价值=收藏价值+实用价值的话,因为每一个比特币都是一样的,不是以太坊ERC-271协议(这个协议产生的token,每一个token都有标识,类似于身份证,因此具有收藏意义)。这意味着,比特币的价格是统一的而不是双轨制:比特币的收藏价值是100元一个比特币,但是比特币的实用价值是1元一个比特币,那么市场会在这两个价格中取一个中间价格。
如果比特币视为收藏品,比特币更多的是待在钱包里面(抛开收藏品市场,因为作为收藏的话不会转来转去,且流通的收藏品市场规模小于交易场景规模,可以忽略不计)。
这意味着,比特币的收藏价值需要由比特币网络的使用者(使用比特币的实用价值的人)承担(假设我交易手续费都是0.1个比特币,比特币价格高了,我的交易成本也高了),如果价格过高的话,比特币网络的使用者会愿意承担吗?一方面,比特币的使用者本身就拥有比特币,也算是比特币的收藏者。另一方面,比特币的使用者又不愿意让比特币价格过高。所以我觉得最终比特币的价格是在实用价值之上,会有收藏价值的溢价。至于这个溢价是多少,我觉得取决于两个角色之间的博弈了。
以上分析都是基于多个假设,抛开了我认为不会产生质变的影响因素,实际情况还是非常复杂的。静静观察吧,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期待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