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0/180 论语

50/180 论语

作者: 文仙子 | 来源:发表于2021-08-19 21:35 被阅读0次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

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穿的衣服,和朋友们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愿老年人安度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幼的人得到照顾。”

【解读】

仁者的志向

这则短文很有意思,也很让人感动。师徒几人闲来无事,孔子便让自己的弟子谈谈志向。性急的子路首先表态,直言不讳,接下来是一向谦恭的颜回。两位弟子谈完自己的志向,子路便让老师也谈谈志向。孔子很坦率,把自己的志向和盘托出。整个场面温馨动人,精彩传达出师徒三人的鲜明个性和亲密无间的情感。

这三人的志向各有不同,概括起来,可以说子路的志向是“义者之志”;颜回的志向是“谦者之志”,而孔子的志向则是“仁者之志”。他们的志向,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在于,三人的志向都是积极向善、有益于社会大众的高尚志向;不同之处在于,三人的志向有高低深浅之分。

子路性情豪爽,讲义气。从他的言谈中不难看出,他热衷于帮助别人,与朋友分享的财富。但是,拿他的志向和颜回、孔子相比,我们会发现,他的修为尚处在“舍物”层面。也就是说,他能与朋友分享的财富乃是身外之物。而颜回的修养显然要比子路深,他已经摆脱了身外之物的束缚,进入到内在心志的修养上,到达“舍己”层次。孔子曾说过,“克己复礼为仁”,可见颜回的感悟修养要比子路要深。

志向最高远的是孔子。仔细品味孔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他的修养已经超越了“外物”和“自我”两个层面,达到了泛爱无私的仁道境界。他的目光既没有关注外在的一切事物,也没有关注个人的得失,而是落在对社会大众的关怀上。这种情感,就像阳光雨露,温暖和滋润着世间万物,而不求一点回报,这就是“仁”。所以我们说,孔子之志乃是“仁者之志”,孔子志向之高远,修养之深湛,是子路颜回远远不及的。

也许有人会说,辨别三人志向的高低远近有意义吗?回答是有意义。诸葛亮曾说过,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志当存高远”。只有在伟大志向的召唤下,一个人才会投入所有的精力,发挥出全部潜能,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如果没有志向,或者志向低浅,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这一点,相信所有的人都明白。所以,我们要创建自己的功业,实现人生价值,就应当像孔子那样,树立远大的“仁者之志”。

相关文章

  • 50/180 论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

  • 12/180 论语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

  • 25/180 论语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

  • 25/180 论语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译: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

  • 11/180 论语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 孔子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

  • 21/180 论语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 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

  • 24/180 论语

    季氏旅於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 对曰:“不能。” 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译: ...

  • 27/180 论语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微之矣。” 译: 孔...

  • 48/180 论语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个方...

  • 43/180 论语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0/180 论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aa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