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何通过翻译来减少这种“多义的解读”?结合以上对两部作品的翻译分析,笔者有以下几点整理和思考:
1.翻译要放到一个“生态环境”下进行。一句话说出来,是有文化背景的,这个文化背景包括许多方面,语法、意象表达等等,或者我们换一个词,用“生态环境”来表示文化背景。翻译的“生态环境”就是指通过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生态翻译”是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的一个概括性认知,不再是局限于传统的翻译学。在“生态环境”的视角下,翻译标准是“整合适应选择度”,即译者在翻译时,要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 维度适应”的前提下,继而依此并照顾其他翻译生态环境因素的“适应性选择”程度的总和,这样受众在“解码”时就可能减少多义的解读。比如《延禧攻略》中“我只知道别人不找我麻烦,我也不会去找事”,这里用了英语中的一句谚语“never trouble troubles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 来翻译,这就是在生态环境下的一种“文本适应/选择”。
2.进行影视产品出口翻译时要兼顾翻译目的和受众。翻译目的影响着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受众决定着翻译效果。现阶段,我国的国产影视剧外译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是为了塑造国家形象。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非洲时提到了在当地热播的国产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为方便当地观众的理解,该剧专门提供了斯瓦西里语的配音翻译。我们国家的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不但要尽可能地将体现中华文化的内容翻译到位,同时还要考虑到受众的接受程度。《延禧攻略》中那句“随波逐流容易,独善其身却很难”,就着上半句的“It's easy to swim with the tide”接“but hard to stay out of it”,即体现了成语“独善其身”的含义,也是用了外国观众易于理解的语句。
3.翻译语言的特殊性不可忽视。影视翻译其实是一种语言艺术,演员说出口就“转瞬即逝”,字幕翻译也是如此。没有一部影视剧是能够完全听懂的,也没有一部影视剧是能够完全用眼睛看懂的。不考虑配音翻译的情况,在外国观众听不懂中文时,字幕翻译就成了影视画面和声音的辅助,如果还要观众停下来思考字幕的意思,那么观看体验势必会有所影响。所以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翻译语言的特殊性,具体说来有以下方面:通俗性、瞬时性、语言的融合性、口头性、简洁性、多省略成分。通俗性要求翻译语言要适应大众的“口味”,要考虑到大众的文化教育程度和感兴趣程度;瞬时性要求翻译语言是一看就懂的,不会占用观众过多的注意;语言的融合性是指影视剧中人物的语言、音乐及动态画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要求影视翻译时必须时刻注意声音与画面之间的一致性、融合性,灵活地运用语言来辅助影视画面,在《琅琊榜》中,“人只有活着才有权利说话,为父这是大义灭亲”一句的翻译是“People only alive have the right to speak, and I, your father, am placing righteousness above family loyalty”,“为父”用了“and I, your father”,不仅在语言上强调了“为父”,同时这个时候的影视画面也是聚焦在说话人上,这就是一种语言与画面的融合;口头性、简洁性和多省略成分要求翻译语言有足够的灵活性,字幕和声音的出现要一致,不能人物台词都已经说完了,下面字幕才呈现一半的内容,所以在不影响台词大意的前提下,翻译时该省略的要省略,《延禧攻略》中,“什么样的女人到了宫里来,到最后都变成了一个样,再聪明,再漂亮,再珍贵,到了最后,还不是都成了鱼眼珠,泯然众人矣”,“no matter how outstanding you are at the beginning”就一句话把“再聪明,再漂亮,再珍贵”给翻译了,和说话的声音长度正好一致。在保证翻译语言正确的前提条件下,翻译语言的特殊性要引起重视。
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加强,影视产品出口势必会朝着发展的方向走,所以影视翻译也要相应地跟上步伐。目前,我们国家的翻译现状是参差不齐的水平,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在大力扶持,因此,翻译本身也需做出改变。虽然我国的影视作品由于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意识形态差异不可逆地会受到文化折扣,但是做好翻译工作会使这种文化折扣有所减少。为何译、谁在译、译什么都是要在进行翻译之前考虑的问题,如何译则要站在翻译的“生态环境”下,兼顾翻译目的与受众,考虑翻译语言的特殊性,这样才是可能减少文化折扣的一个途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