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可分为挥发型与劳作型。挥发型写作依靠灵感和兴趣,灵感光临,兴趣盎然的时候,多半会行云流水,顺畅无碍,就像王勃写《滕王阁序》那样一挥而就,文采照人。但是,当灵感和兴趣忽然降低或消失,便磕磕巴巴,如泉溪冰堵,难以为继。这种状态下,要完成一篇佳作尤其想要完成一篇篇幅较长的作品,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不太顺畅。
劳作型写作不以灵感和兴趣为依靠,而是以辛勤劳作为资本,以汗水换收获,就像路遥做《平凡的世界》,勤勤恳恳,像农民种地一样默默无闻地耕作。因此,这种写作不会出现顺畅和阻碍的大的差别。书写节奏较为匀称,稳健,完全以劳动的付出与力度为决定因素。
所以,也有学者把挥发型写作称为灵感型写作,把劳作型写作称为功夫型。一般杰出的作家大都属于功夫型写作,如托尔斯泰,雨果,曹雪芹,路遥等。而优秀的作者也大多是功夫型作者,而非灵感型。仅依靠灵感和兴趣为写作力量的作者大都不会有出色的成绩,因为他总是会把写作的前途和希望寄托在灵感和兴趣之上,而不是去依靠劳动的努力,因而,这种写作注定是失败的。
作者是作家的初级版,或者换一种说法,作家是作者的升级版。由作者成为作家,就是要穿越漫长坎坷的劳作之旅,要用汗水和付出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功夫之路来。这是作者成为作家的必经之途,也是唯一方式。劳作劳作辛勤劳作,先让自己成为功夫型作者。
功夫型作者或(作家)最大的特点便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偷懒,不心存侥幸,他最明白的一个道理是,作品(文章)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说(或想象)出来的,它由一个一个单独的文字,一句一句简单的语段叠加聚累起来的,而不是凭空凭头脑里面的想象突然掉下来的。所以,正如作家沈从文所言,写作成功的秘诀就是多读多写。
所以,真想在写作行业(领域)有所 成绩的话,就一定要从功夫型作者做起,勤写,不依靠灵感,脱离兴趣的依耐。以劳作和汗水为起点,均匀持久地来写。目标确定,过程就是勤劳,勤劳,辛勤劳动,默默耕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