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家庭倾向之孩子真的是“有问题”吗?

家庭倾向之孩子真的是“有问题”吗?

作者: mimosazhu | 来源:发表于2016-11-03 21:06 被阅读0次

    以下摘自《拖延心理学》——

    家庭倾向

    1. 施压倾向

    施压倾向既可能出现在家世显赫代代相传的家族,也可能出现在父母工作生活不如意,转而期望孩子的家庭。在施压家庭中,一切以个人成就为取向,平凡是无法接受的,只有完美才值得赞美。父母的高期待和苛刻常导致孩子适应不良性完美主义,一味过分又不分场合地赞扬孩子,一失败就归咎于外部因素最终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始终达不到优秀。

    优等生的兄弟姐妹会迫使你追求更完美,而为了填补你哥哥的差劲成绩,家里就将希望全寄托在你身上。当你成为社区第一个高学历的孩子,这种光环既是荣誉更是压力。

    2. 怀疑倾向

    怀疑倾向主导的家庭常传递一个信息:你不具备这些条件。比如拿邻居家的孩子做比较,暗示你赶不上;或者“女孩子就是学不好数学”,“你就是不如你的弟弟”等等。很多孩子面临挑战时退缩,认为失败就意味这些怀疑的真实。有些孩子应对的方式则是反叛,“我会让他们知道他们都错了”,他们给自己施加重压追求完美,却又落入完美主义的圈套。

    3. 控制倾向

    控制倾向的家庭则是决定孩子所有事情:做什么,怎么做,跟谁交朋友等。父母无休无止的监控和命令往往会摧毁孩子的信心,而直接反抗又只会招致怒火,拖延就成了削弱掌控的反抗方式。如果奖惩规则变化无常,孩子就不再相信努力能得到可靠的回报,延迟做作业和家务就会成为常态。

    4. 依附倾向

    依附倾向家庭提倡依附和牵绊,不鼓励独立思考和生活,表达独特的观点、搬家、创造自己的生活被视为背叛。尽管能获得支持、鼓励、帮助、保护,但孩子不能建立坚实的自信心,容易推脱需要独立完成的事情。

    5. 疏远倾向

    有些家庭中,成员之间情感表达少,关系疏远。或者有些父母无法对孩子的经验感同身受,即使有家庭陪伴,孩子也会感到孤独无助。为了取悦父母,有些孩子想方设法引起父母注意,而越期待,越怕做不到,这就是拖延的开始。在疏远的心理背景下,人们会不断寻求缺失的亲密关系,或者反之,将人际关系控制在安全距离。

    我们成长的家庭可能有一种或若干种以上倾向,这些倾向普遍缺乏对孩子自我感觉的基本支持。比如过分控制会破坏独立选择、规划人生的自我感;强调成就、忽视个性会破坏接纳和宽广的自我形象。在很多家庭中,幽默感、交际能力、创造性、意志力和同情心等富有人性的品质往往被忽略。而个人成长中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发展对自己能力的合理认知,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同时维护一个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做一个好父母并不需要事事都跟孩子有互动,亲子关系研究发现:父母亲只要30%时间内对孩子有呼应,就能养成孩子与父母间牢固的情感依赖。当父母表现不佳,与孩子关系出现裂痕时,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会让孩子感到尊重和价值,这有助于自尊的建立。善于跟孩子互动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心理的安全地带,这是我们感受被爱、被接受和信心的基础,还是探索世界、追求爱好、学习新知识的根基。另外,一个可靠并有爱心的伴侣,同样可以让我们获得这种安全感。

    在有些家庭中,爱是无条件的,每个人的本来面目都是被接受的。在其他一些家庭中,爱是有条件的,一个家庭中被接受的东西在另一个家庭则不能。一个孩子能意识到,只有当他做到某些事情时,才是被爱的,比如成绩优异、听话守规矩等等,这是一份没有保障的爱。拖延可以用于一个目的:隐藏某些部分而使被允许的部分得以维护,这是获得爱的途径。向你的家庭长期以来所持的观念发起挑战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个习惯问题,更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问题。然而,当你重拾被拖延掩护的其他能力,你会获得自我完整性带来的满足和自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庭倾向之孩子真的是“有问题”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di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