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无畏》,读到第三篇委曲求全的能力。看这个字眼更多看到的是委曲两个字,而作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委曲是指要压缩自己的小我,成全一个更大的格局,这就是求全的过程。服从力较低的人通常会把顺从别人,服从别人当成一种负担,而服从力高,妥协迂回的智慧和能力足够强的人,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在退让之中获得进取。
有人会问,如果领导和父母的确错了怎么办呢,还要去呈现这种服务力吗?书里讲到一个故事:慈禧太后接见一位叫刘庆泰的新科状元,慈禧太后年龄大了,记不清楚新科状元的名字,就问了一句:“你是新科状元王庆祝泰吗?”刘庆泰回答:“臣,就是新科状元刘庆泰”。这个回答既回应了慈禧太后,也表达了自我。这是在顺从中表现积极主动的智慧和艺术。
《弟子规》里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意思是当父母有错误的时候,,要给他们一些建议,让他们改变,但是态度一定要美好、柔和。如果你指出了父母的错误所在,而父母不听,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重新讲一讲,保持他们的尊严和快乐。
《菜根谭》里说:“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矣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
这么去看委曲求全,觉得少了几分卑微和进退自如的分寸感。感觉也很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