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们上学(中小学)时,老师总会要求我们写日记,我们都坚持写日记,定期(时间短则1周,长则半年)交上一本本日记。老师会认真检查、批改。

而进入工作后,很少有人会日记了。
一来没时间写,二来没必要写。
一、没时间写。
工作太忙,有时工作一整天,甚至还要加班。
到家只想躺在床上休息,或是和家人聊聊天、谈谈心。
哪有时间写日记。
二、没必要写。
工作了,不就每天就是那些事么?还不如聚聚会,外出游玩,刷下剧。没必要花时间去写日记。
果真,现在没必要写日记了吗?
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因为,我觉得写日记有3点好处:
第一,每天写日记,能记录下每天发生的事情,能记录下自己每天经历的事情。
(类似于日志)
便于自己,能随时知晓当天发生的事情。
例如:
1.在哪天购买了1台空调,万一到时有了问题,我们就得第一时间得知购买时间,就能知道是否在保修期。
2.重要亲戚、朋友的生日、重大事件日期,我们当时记录下来,到时我们就不会忘记而手忙脚乱。
第二、每天写日记,能记录自己的心情,能抒发自己的情感,能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例如:
1.当天做了一道丰盛可口的菜肴,自己觉得很成就感。
就可以记录下来,写写自己的做菜有什么独特技巧。
刚开始是怎么想的,最终做的菜品是什么效果?
达到自己的预期了么?
自己还会坚持么?
2.自己看到蓝天白云,想到现在环境变好,想到“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看到太阳花,想到它虽然平常不起眼,甚至有人瞧不起它(曾听说,有人叫“不死草”),但它坚强不屈,随便一段茎叶,沾上泥土,就能生根发芽,开出艳丽的花朵。
看到某本书中的一句名言、名段,我们可以写哪一点打动了我们的内心?
我们可以分析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描写?达到了什么效果?
我们如何去模仿、学习?
3.自己遇到难受、愤怒的事情,也可以记录下来,记下前因后果,分析下原因何在?有什么更好的解决方案?
这样情绪得到了宣泄,不会憋闷在心中,引情绪忧虑。(别忘了,今天是“世界精神日”,抑郁症、焦虑症,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学会正确宣泄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利于家庭幸福、更利于社会和谐。)
4.自己在学习、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问题、堵点,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这样记下来,遇到同类问题时,用记录的方法,就可迎刃而解了。
第三、每天写日记,以备后用。
记得之前,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塑料袋理论”,是李雪琴在一档综艺节目上,说到她们那儿的习惯就是,平时多积攒些塑料袋,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用到。
我们记日记不就是如此么?
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作家叶永烈都有记日记的好习惯。
在我身边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记得上初中时,班上有位女生,就有写日记的好习惯,每日一篇,每过半学期,就会写满一本精美的日记本。
这位女生家中有3姊妹,她们都有这个习惯,我们都争先恐后地阅读她们的日记,字迹清晰娟秀。
初中3年,她们就写了3年。现在想来,真是不容易。
因为我们天天记录点滴,不知道哪天写文章时就用上了。

写日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或许一时半会不会见到什么效果,但长期坚持下去,必然对我们的写作能力与精神层面,都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