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后的老屋七零八落,大都没有人住,年岁一长,有的墙壁裂出了一道道缝,有些屋顶破了一个大窟窿,经过风吹雨打,房梁断了,瓦片都纷纷掉落下来,索性这些房屋还结实,并没有倒塌。
在那些老屋中间,有一座完好无损的老屋,老屋周围围着一座小院,乍一看,与其它的并无两样。老屋上空常常盘绕着一阵阵炊烟,人们都知道那一定是德婶在做饭了。
每当人们路过那处老屋,就会听见一阵阵汪汪的狗叫声,随后便听见德婶的声音:"叫叫叫,叫么事呢?"
德婶的丈夫去世的早,听说她的丈夫生前与他的叔伯兄弟,有些过劫,德婶为丈夫办丧事时,他的叔伯兄弟都不肯去参加,后来德婶,一个个的上门哀求,说:"过去的恩怨算了吧,人都已经死了,还能怎么样呢?"叔伯兄弟后来也就原谅她的一家人。
自从丈夫死后,剩下德婶和她三个女儿,大女儿陈秀芝,二女儿陈秀玲,三女儿陈秀男,还有一个儿子陈敬业。
常听人们说儿子陈敬业是从大山里头抱来收养的。
儿子长大一些,有一天亲生父母来了,要把他接回老家,德婶也让他回到父母身边,可是他回去,过了几天又跑回来了,陈敬业说:"舍不得德婶,也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姐姐和妹妹们!"
陈敬业从小就很懂事,人也聪明,他想留在德婶身边。他从小就跟二妹的感情最好,当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后,那一年他15岁独自去了城市里,不多久便找到工作,他在一个酒店里当学徒。
过了三年,陈敬业成了一名出色的厨师,那一年他的大姐陈秀芝病了,因为病得厉害不久便去世了,德婶哭的死去活来,那些日子德婶觉得天都要塌了,亲戚们,邻居们每天都来安慰,慢慢的德婶也就淡忘了许多事。
陈敬业知道后回到了家,他跟着德婶一起料理了大姐陈秀芝的后事。
那一天来了很多人,陈敬业当着众人的面,跪在德婶身旁,说:"妈妈,我喜欢秀玲,以后一定娶她!"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到震惊,有些人说不行,德婶却感动的哭了。
陈敬业带着陈秀玲一起去了城市,他们在一起工作。德婶和陈秀男在家,陈秀男当时上小学五年级,姐姐走后她就没有上学了,德婶让她去,她死活都不去,她说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她想陪着母亲,德婶没有办法,她种着一些田地,除了种田她什么都不会,邻居亲戚总会来帮帮她。
陈秀男跟着德婶一起在田地间,种菜,在家里洗衣做饭。
那一年陈敬业和陈秀玲在城市里安了家,他们结婚了,他们常常回家看望德婶,给德婶带去了很多礼物,足够德婶和妹妹生活一阵子了。
陈敬业和妻子秀玲商量,让母亲别种田,在家闲不住的话,种点菜就可以了。
过了两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儿,德婶有了孙子了,陈宏玲每次回家都会带着孙女来住上一段时间,每次她们母女总有说不完的话。
姐姐回来了,妹妹陈秀男也是格外高兴,常常嚷着要跟姐姐一起去城里,陈秀玲带着她们一起去城里住了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她带着母亲和妹妹到处玩,回家后德婶到处找扫帚打扫,找了找发现没有,陈秀玲拿着一个红色塑料的扫把说:"这就是!""德婶拿起扫了起来,觉得很轻巧。她去厨房里,想给女儿们做饭,发现她们用的是煤气灶,德婶说:"我呆不习惯了,要回家去住!"陈秀男舍不得走,还想多住几天。
第二天,她们送德婶回家了,回到家后她拿起扫帚打扫着屋里,打扫着小院子,觉得还是这把扫帚最亲切,陈秀男回来后,把自己在城里里见到的新鲜事物说给母亲听,母亲听后,笑着说:"那些东西我不会用啊,落伍了!"陈秀男笑着说:"妈妈,你别那样说,以后我教你,一学就会很简单!"
陈敬业和陈秀玲又生了一个儿子,白白胖胖的,儿子长到四岁的时候,有一天陈敬业和陈秀玲商量,把儿子送到母亲那里让她照顾几天,送去后他们就回到了城里。
朋友来到她家,说到集市上买点东西,找陈秀男一起去,陈秀男说:"要照顾小孩。"邻居说:"让你母亲照顾一会儿,陪她去去就回!"母亲说:"你们去吧!有我照顾呢?"她不好推辞就跟着朋友去了。
德婶带着提着一桶衣服,锁上门,带着小孙子来到屋后的池塘边,池塘边都种着一株株的柳树,柳树迎着风,那些枝条摇摇摆摆,树下凉爽极了,池塘里的水很深,在这些柳树的映衬更加碧绿。
池塘离家又近,她常常来这里来洗衣服 ,她让小孙子在一处墙角边玩,墙角边有很多小石子,小孙子捡小石子玩。她洗着洗着发现少了几件衣服,就叮嘱小孙子别乱跑,她回家去找,找到后来到池塘,发现小孙子不在墙角边玩,她四处找,看见在水中,她吓坏了,忙下水把孙子抱了起来,孙子已经死了,她在那里大哭。
陈敬业和妻子知道后忙从城里赶回来,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可爱的儿子就这样没了,他们难过极了,但他们并没有责怪母亲,到了深夜他们把儿子的安葬在山上,那一夜母亲的头发一夜之间白了不少。
德婶觉得很内疚,陈敬业安慰她:"妈妈,不是你的错,这都是一个人的命!"女儿也安慰她,说不怪她。
从此之后,他们更心疼,也担心母亲了,隔山差五的来看她,把她接到身边住。
陈秀男也渐渐的长大了,长得亭亭玉立的,有很多人来提亲了,但她一个都没有看上,她说要留在母亲身边照顾母亲,德婶说:"傻孩子,我们迟早会分开的!"说着抱着她痛哭。
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总哭,那一年陈秀男嫁到了大山里头。
自从女儿们都成家了,德婶一个人独自生活。但她渐渐的习惯了这种生活,她把屋子打理得井井有条,空闲的时候,会去亲戚家坐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拉拉家长,和亲戚一起去赶集,她赶集也不会买什么吃的,大都买了一些食盐,米,之类的生活用品。
人们都盖起了楼房,一夜之间把这些老屋都舍弃了,他们都搬走了,只剩下德婶一个人生活在老屋里。
陈秀男最了解母亲,她担心着母亲一个人在家会害怕,于是和姐姐商量着,买回来一只大黄狗,还买了一只小猫给母亲,母亲有了两个小动物,老屋里也热闹了起来。她为了照顾两个小动物,常常会去买些肉骨头,把剩下德骨头给大黄狗吃,还去找些小鱼给小猫吃。
一个夏天,屋后的池塘干枯了,池塘里漂着许多死鱼,有的说是下了药毒死的,可还是有许多人下去捞,等那些人捞得多了,纷纷都上岸了,她手里拿着一个小桶,挽起裤腿下了水,她不敢去捡那些小鱼,怕那些小鱼有毒,她就自己去水里捉,捉了一袋子活鱼,她回到家把那些小鱼洗干净,晾晒干后给小猫吃。
屋后有一处空地,空地里有许多一些小石头、小瓦片,还长着许多草,他把那些小石头、小瓦片,都捡得干干净净的,捡完后拿来锄头,把里面的草锄得干干净净的,她把那地方修整得一块一块的,她找来一些竹子,围了起来,在里面种起了菜。
一块块的种着茄子,辣椒,豇豆,莴苣,四季豆,土豆...每年总有吃不完的菜,他的女儿们常常来看她,给她买了很多礼物,他把自己种的菜,给一些让她们带回家去,有时候,还会给一些亲戚。
德婶的老屋屋顶漏水了,他的儿女们都回来,请来了师傅,把屋子修整了一番,盖上了彩钢瓦,一场大雨过后,小院子的一头倒塌了,德婶去找亲戚帮忙,亲戚们都同意了,一起帮忙把小院子重新砌了起来,而且比以前更加坚固了。
小院子里水井旁边有一棵柿子树,是她种下的,柿子树已经有许多年了,长得高过了屋顶,每年都会结出许多柿子来,等柿子一成熟,她就拿一个梯子上去,把柿子一个个摘下来,一家亲戚给几个,有的时候把柿子晒干,做成柿饼。
陈敬业的和陈秀玲开了一个饭店,他们的女儿也渐渐的长大了,长得跟她母亲一样高,女儿也很喜欢奶奶,天天在他们身边嚷着要去看奶奶。
陈秀男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因为离家近,就常常抱着儿子去看母亲,看见母亲时,母亲正在给地上的瓷碗里添小狗们的食物。
陈秀男看着那一只只可爱的小狗,笑着说:"啊,好可爱啊!我要捉一只回家养养!"
母亲说:"拿去吧,等你姐姐来了,也送给她们一只!"母女俩说着说着,总有说不完的话,母亲说起了大黄狗生下小狗的事。她说:"生下来6只,有一只小狗生下后就奄奄一息了,最后还是死了,于是把它埋了,埋在屋后菜地旁边!"
陈秀玲带着女儿来了,女儿来时一个劲的喊着奶奶,说要帮奶奶做饭,帮奶奶梳头,帮奶奶洗衣服,女儿看见了这些小狗,也是开心极了,抱起一只白色的小狗,轻轻的抚摸着它。
他们一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傍晚的时候,他们要回去了,他们都选择了自己的小狗,孙女怕一只小狗孤单选了两只白色的,陈秀男选了一只黑色的,陈秀男的丈夫来了。
小孙女回头朝她摇摇手,说:"奶奶再见!"她也笑着说:"再见!"看着他们都远处了,德婶关上了院门,坐在那里看看小狗,看看这小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