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罗辑思维》时,罗胖讲的是《迷信有什么用?》觉得说的挺好的,对我也有一定的启发,首先我自己是不信迷信的,看到标题的时候,也特别好奇,因为我家里的一些长辈特别相信迷信,为此我还有好几次,反驳过他们,但是结果每次都是无功而返,特别是我老婆的妈妈,那简直就是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做什么事情都能和迷信联系在一起,比如出门要看看黄历,我们晚辈出门开车前就千叮嘱万嘱咐地要我们在心里默念一些保平安的口诀,宝宝哭闹不止就会烧点纸钱……几乎每件事都能和迷信扯到一起,之前刚刚结婚的时候我还经常反驳一下,现在时间长了,也习惯了,老人家的目的也是为了我们好,便也依着她。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也觉得说的挺有道理的,有时候一些迷信虽然看上去相当无知,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有时候确实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心理的安慰,降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迷信这种东西之所以能千百年的流传下来,固然有它能生存的原因。文章里说的一个事例说的简单明了,比如,让人走在一个悬崖峭壁上,路大概有两米宽,两边都是悬崖。请问你敢走吗?不敢。其实你想,如果在平地上,给我画出一个两米宽的通道,我们走过去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通道两侧是悬崖绝壁,影响的不是路本身,也不是我的行走能力,而是我们的认知。但如果我们在路的两旁加上围栏,那心里就有底了,降低了恐惧感,两米宽的路走在上面其实也没有必要扶着围栏,也会安安心心的走,这围栏就像人们心中深信的迷信,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算是一种认知,想着我这样做,这样想就大大降低对一些事物的恐惧,反而也不是一件听起来很愚昧的事情了。可能老一辈的长辈们在生活经历中,由于认知的有限,只能通过这些迷信来克服一些认知缺陷,久而久之便自然形成了自己固有的认知,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之前,我也是很反感用迷信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但是又说服不了长辈,有时候问题是解决了,但我知道当然不是靠迷信解决的,但是长辈们却是深信不疑,现在也懒得和他们去争论了,不能说有些迷信全没有作用,至少有时候在心理上也或多或少起到一点心理暗示,当然也不能盲目的去相信,把握好一个度,既能够让老人们开心,也不坏事的情况下就依着老人家的意愿。
引用文章最后的总结来结束这篇文章,认知复杂性是一个不能纵容的坏东西。对付它的办法有两个:第一,升级认知,用你的智慧,把握它;第二个恰恰相反,认知缩窄,用一个迷信,屏蔽它。
所以这个世界上,牛人和傻人,各有各的福分和机缘,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