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常火的一部电影《湄公河行动》席卷了整个中国。关于它的讨论大多带着敬佩和感动,但也有不一样的声音。有人质疑为了十三个死人要牺牲上百个精英警察,卧槽,这不是傻吗?
乍一听这样的话,心寒之余未免会觉得它有道理,人数的对比让我们陷入了对得不偿失的斤斤计较。但是仔细想一想,这只是人数的问题吗?这不仅影响到人民对于国家的归属感,更是与国家荣誉息息相关。难道仅仅只是人数的对比就能压倒的吗?
这明显不符合逻辑的一句话竟然可以引起许多人的附和,这无不说明了舆论的可操控性。
试想,如果某些言论具备了舆论传播的因素,就比如上面提到的,利用群众的刻意求异心理,提出与主流的思想完全不同的消极思想,将容易被煽动的群众带向一种狭隘的误区。这样的言论要是广泛流传,对于整个国家乃整个社会的精神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对于如何控制有害舆论,目前众说纷纭。在以我浅薄的眼光看来,这根本是控制不住的事情。有人希望用言语来传达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就有人会被这些言语蒙蔽。因为思维的不可捉摸,我们无法一个个识别谁是那些居心叵测的人、谁是那些流言真正的示意者和受益者。既然不能治本,那么我们也只能从自身做起,防止成为被流言蒙蔽的人。
这听起来也许很抽象,但是简单地说,流言虽然满天飞,它还是有一定的共性的。
比如:
1.流言经常利用群众的刻意求异心理,让一些没有主见还喜欢标新立异的人引以为自己的观点,所以见到与主流言论不符合的言语就要多对多小心分析;
2.流言往往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它它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禁不起推敲。只要在平常稍微用逻辑推理一下,就能避免一些低级的留言。
3.流言一种常见的手法便是用最近的热点作为引题,然后再用一种看似很专业的口吻慢慢分析,再穿插一些看似很屌的术语,最后稍微加入一些逻辑性很强的环节,比如说分点列出一些结论。这样就
给人一种作者很牛逼的感觉,让你对他产生一种信任,然后,再趁热打铁地提出一些他想传递的言论。此时你就不得不按着他的思路走,被言论的发出者蒙蔽,甚至自愿地成为流言的传递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