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觉得很大,我觉得可能会让人误以为我要介绍二十四节气。
其实并非如此,我对二十四节气知之甚少,除了儿时学的二十四节气歌以外,便没有什么在我脑海里留下印象了。这完全是因为我对一切都不留心、不留意,所以我太缺失一种能力,一种观察生活的能力。
今天看了一本名为《草木有趣:跟着二十四节气过日子》的书,又一次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本书是一本以节气为纲介绍草木风物及时令美食的生活美学之书。具体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草木,从植物引申到风物、美食、手艺,倡导遵从自然规律生活,遵从自然中衍生出的生活智慧。由自然风物出发挖掘相关的民俗典故,捕捉匠心民意、时令雅趣,分享本真的生活方式,书写节气文化传承的智慧与美好。
作者写春有百花,夏有凉风,秋有漫山遍野五彩缤纷的秋叶,冬有雪。有人评论说自己生活的地方一年四季如春,根本感受不到四季的变迁,四季一点都不分明,好想体验四节分明的生活,很羡慕那些四季分明的城市。
想来我生活在四季分明的地方,却也在夏天羡慕四季如春的昆明,也曾在寒天雪地的冬天羡慕那多彩的江南。在读到这里时,我想人真是贪心,也太不会换位思考,如果换个思维方式,则每个季节都是享受,每个当下都是美好,又哪里用得着去羡慕他人、异地呢?
作者又说“从小喜欢观察四季的变迁,渐渐发现二十四节气的奇妙——立春日,再严寒的天气里,阳光也有了一丝暖意,冰雪像听到了口令,一齐开始消融;立秋日,本是酷暑,晚上却忽然有了凉风;秋分日。城外山峦上的树叶五彩斑斓最为鲜艳;小寒日,一年最严寒的时节,千里冰封,却又隐含生机与希望。”
而我,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节气这天与平日有何不同,更没有去观察和觉知。现在联想一下前些天姥姥和妈妈说“芒种”了,要收麦子种玉米了,这会儿想想他们谈及耕种收获的时间,用的不是月份,不是季节,而是节气。这是几千年来,人们总结出来的节气文化。
再往前想姥姥在我暑假时也曾问我什么时候入伏;有天上班路上还曾看到过霜降时遍野白花花的景象;还曾听妈妈嘱咐说过立冬(亦或者是冬至、大寒等,我记不清楚了)了,天冷了,要多穿衣服。现在想来,我和这些节气也并不是完全形同陌路。但若说了解,那便谈不上。
小时候背了二十四节气歌也仅仅存在背诵的层面,从没有延伸去思考些什么,长大了虽然听家里人提起,却也没有什么感受,如今看了这本书才明白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我们真的需要多了解这些知识,能传承下来的东西,必然是好东西。特别是在现在,我们更是需要借助老祖宗的智慧学着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