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谈读书——读书太多反而有害

谈读书——读书太多反而有害

作者: 虹_9398 | 来源:发表于2017-07-31 11:58 被阅读0次

    谈到读书,我们几乎有一个单向的认知,那就是要多读书,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好像变成很有逼格的一件事,大学毕业,很多人把读书少当成遗憾之一,与没谈恋爱并列毕业两大遗憾,大学必读十本书,必读一百本书,各种必读系列在微博,朋友圈你方唱罢我登场,我们也不时为某某大学生读了几百本而发出赞叹,在这里不能否认多读书的好处,许多名家也早已谈过读书这一话题,各种关于如何读书的论述屡见不鲜,这些年的读书活动在更是如火如荼。但读什么书,怎么读,似乎并没有一个一致的标准。

    在这里,我想抛开高高在上的阔论,仅从我自身读书的经历和感受,谈一下我对读书的看法,首先,读书不是一件功利性的事,如果你抱着从书中获取可变现利益的想法,建议你放弃读书,书籍是思想的甘露,精神的交流,读书带给一个人最大的回报是气质的升华,也可理解为内在的涵养。其次,读书是一件享受的事,她跟音乐和电影一样,从书中,感受书中人物的生活百态,体味不同时代的爱恨情仇,每读一本,如同经历了一段别样的生活,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体味作者的思想,与作者进行思想的对话,读书,对一个读者来说应该是有趣的,享受的,如此,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如果你觉得读书是一件乏味枯燥的事,勉为其难的去读就是没有意义的,有很多人规定自己每天要读几页书,每月要读几本书,强迫自己读一些压根不愿意读的所谓好书,这样的坚持背离了读书的初衷,久而久之,读书就变成了一项任务,在完成任务时,你会如释重负,立刻将自己从书本中抽出来,这不是在读书,是在受苦。

    一些公认的名著,也不是非读不可,以我自己为例,像《百年孤独》《红高粱》这两本书,我读了几页便放弃了,前者内容太过萦绕晦涩,后者则太过残酷。一本书要不要读,其实不是以她的知名度来衡量的,而是以你的兴趣和阅读偏好来决定的,对于我来说,一本书即使她是公认的好书,即使所有人对她拍案叫绝,如果我不喜欢, sorry,我是绝不会读的,任何书的行文风格都带有作者强烈的个人烙印,作者的思想观点是作者本人的独家发布,它们构成了一本书的骨肉,你喜欢它,认可它,便可细细品味,不喜欢,放弃就好。总之,你要有自己的读书倾向,有自己的readingstyle。

    还有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何为好书,何为坏书,色情暴力的书当然不能称之为好,但有些书往往夹杂着“少儿不宜”的内容,却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诸如《在路上》,《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反映现实,探讨时代问题的同时,里面的颓靡消极的表达或多或少会影响部分读者,因为相比于正和善,邪与恶更能为人接收,对人的印象也更为深刻,记得初一时我读过一本叫《糖》的当代小说,作者绵绵是一位不出名的年轻女作家,书中主要讲述几个个边缘年轻人的生活,包括青春期性的冲动,对异性的心理,描写他们吸毒,滥交,纠缠不清的男女关系,在当时,这无疑给我带来极大冲击,尤其当时自己也处在青春的萌芽期,心理尚未成熟,书中对性心理和性的描写很多暗合了自己的感受,直到现在仍然印象深刻,使得年少时,我一度误认为这样的青春才是真正的青春,但如果让我说这是不是坏书,我很难说,书的好坏因人而异,因年龄而异,因个人价值观而异,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成长时期,读的书应当是不同的。我不相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读得懂《红楼梦》,也不认为销量能说明书的优劣。

    最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不一定全对,书读的不在多,而在精,所有书都是作者主观的表达,哪怕是经典名著,也都有不足和偏颇之处,当你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成熟时,读过多的书未必是一件好事,你的思想会被你所读之书所左右,你所读之书的各种思想会在你内心展开激烈的争斗,像百家争鸣一样,你不知道你该选择则哪家作为独尊的主流,从某种意义上说,读的书越多,你失去的自我也越多,书籍毕竟是跟现实有差距的,不要想着读书改变自己,读几本就改变了你,这是一件可怕的事。

    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浮生叹寒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读书——读书太多反而有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nl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