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寿读书会(2019.6.12)4.0
魔在左,佛在右----初识自我
亲爱的各位家人,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在这里相聚,做读书分享,一起共振。
特别感恩刘老师的大爱引领和无限支持,管理和组织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一起提升能量。
上次分享我们谈了“我是谁”,分辨了真我和假我(小我)。我们日常可以多问问自己:我是谁?从思维、情绪中抽离出来。一旦我们没有觉知,与头脑中的声音认同,就容易发生一些让人悔之莫及的事情,也就是俗话说的“冲动是魔鬼”。
海南万宁6岁女孩事件
上个月(2019年5月18日),海南省新浪官微发文:“判了12年!打死万宁6岁女孩的那位父亲犯故意伤害罪”。
“在照看过程中,蒋某觉得蒋某蕊调皮不听话,于是决定采取体罚、打骂的方式教育蒋某蕊。当天中午14时许,蒋某开始采取罚站、捆绑等方式,先后用木棍、铁衣架、皮带等物持续殴打蒋某蕊的屁股、四肢、背部等身体部位,期间蒋某蕊不停挣扎、哀求、求救,蒋某依旧殴打蒋某蕊,时间持续超过一小时。后蒋祥发现蒋某蕊身体出现异常,心跳和呼吸变弱,就抱蒋某蕊去万宁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蒋某蕊被送到万宁市人民医院时已没有呼吸和心跳,经医生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蒋某蕊符合全身多发性广泛性软组织损伤引起创伤性休克死亡。”
remark:被殴打致死的原因是“不听话”。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家长就会不舒服呢?大家思考一下。可能的原因:“以后变坏了怎么办?” “以后管不住了怎么办?” “岂有此理,胆大包天,目中无人,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家长?”……
从现象上看,6岁女孩被打死,是不折不扣的受害者,没错了。
从灵性的层面分析,6岁女孩的父亲蒋某也是受害者,他不是有意的,而是无意识的。他受到虚假的自我感控制和驱使,把他头脑中的那些恐惧的念头当做了他自己,所以,当女儿不听话,即对自己的思想不认同时,他的假自我受到了威胁,出于自我防卫,采取了攻击的行为方式。最终导致了惨案的发生。等到他发现女儿已经奄奄一息,慌忙送去医院抢救时,已经太迟了。
海南万宁事件的启示:
我们需要引起注意,警惕虚假的自我感对我们的掌控,冲动是魔鬼,选择做佛,还是选择做魔,全在于我们的一念之间。
家人们有没有观察过:当有人与我们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们是否气急败坏,感到被侵犯?当有人说我们的家乡不好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无名怒火向上蹿?
如果没有觉察,我们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海南万宁的蒋某?
未经训练的心灵一事无成。( “The untrained mind can accomplish nothing.” ----A Course In Miracles )
如何才能摆脱虚假的自我感对我们的控制呢?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番训练。
自我的概述
在每一个思想中(每个记忆,每个解释,每个观点,每个反应,每个情绪),都有一个我,即自我感。从灵性上来说,这是无意识。因为思想是头脑的产物,头脑受限于过去,比如,我的成长经历,我的家庭背景等等。这一切,形成了一种你强烈认同的思想、情绪和反应模式。这个模式就是Ego,虚假的自我感,or小我(以下简称小我)。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像井底之蛙,看到的只有自己头顶的巴掌大的一片天。却以为那就是全部的天空。
有些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旅行确实能够使人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知道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模式,不会大惊小怪,不会自以为是,修养较高。
大多数人都不能看到自己的局限,他们将自己完全等同于头脑中的固有的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情绪。这是小我的模式。
集体认同和个人认同。
集体认同:我的国家、地区、民族、社会阶层、政治立场。
个人认同:我的财产、我的观点、我的外表、我的形象、我的地位、我的名声、我的尊严、我的面子、我的事业、我的输赢、我的成败……
佛家把这个认同称为我执。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例子:你为什么不相信我?为什么不听我的话?翅膀长硬了是吧?你想造反?“假自我”被冒犯了,“我”变小了。
remark:你以为你在捍卫真理,其实真理不需要捍卫,你捍卫的是你的虚幻的自我。
耶稣:为什么你能看见兄弟眼中的刺,却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梁?
爱夸·托利:因为当我批评或者谴责的时候,我有一种“我对你错”的优越感,那个“我”,虚假的自我感,or小我,变得更大了,俗称#“自我膨胀”#。
为什么会发生#自我膨胀#?网友: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卑,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傲。自卑的时候,成了奴才;自傲的时候,成了主人!独独的,没有自尊。自卑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团狗屎,和权势走得越近,脸上的笑容越多。自傲的时候觉得其他人都是狗屎,不屑一顾;变成了一种人格分裂的奇异动物。
小我的核心 (the core of Ego )
小我,为了维持TA的存在,需要充分的养料。那么它赖以生存的养料是什么呢?
养料一:抱怨和怨恨
抱怨是小我赖以生存的最好的养料。
每一个抱怨都是头脑编造的一个故事。头脑用过去某人对你做了某事,或者没有做某事为由,进行联想和发挥,编造出一个他人对你有意见的故事,悲情的受害者故事,你深信不疑。
比如“他为什么不给我点赞呢?是不是因为……”,“明明知道我还没有回来,为什么锁门呢?是不是瞧不起我?”这就是小我接管了。你是不是越想越气。越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自己的平安丢了,本来属于自己的爱被剥夺了。
当你抱怨的时候,你是无意识的。你是被小我掌控和主宰的。你不知道对方经历了什么,你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和指责TA呢?
最粗鲁的抱怨方式就是辱骂:蠢货,笨死了,像猪一样,【王后的控制者模式】。
你当面的抱怨与背后的抱怨,或者仅仅是心里想的抱怨没有根本的不同。因为一旦你有了抱怨的念头,无论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你的思想、情绪和身体立即呈现出抱怨的能量状态,你的生命体征也随之变化,体内会相应地发生各种化学反应,刘老师讲过霍金斯能量级表。
当你经常处于这些负面情绪中,能量等级很低的时候,就容易吸引相同频率的能量(如疾病)产生共振。
《美丽人生》的作者指出:抱怨、愤怒和批评从你这里出来,除了精神上给你折磨,在血液里还会产生毒素而引起许多疾病。
抱怨的应对模式:你怎么搞的?你怎么能这么对待客人呢?汤是凉的,你叫我怎么喝?我要投诉你!叫你们经理出来!
不抱怨的应对模式:汤是凉的,请帮我热一下。
养料二:反应性和委屈
反应性是抱怨的升级版。就像应激反应,百度百科的解释: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两大类。生理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等;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与自我防御反应、应对反应等。应激反应是刺激物同个体自身的身心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由刺激物引起,还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识、个体处理应激事件的经验等有关。
例子: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据说,苏东坡在瓜州任职的时候,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交往笃深,他们常在一起谈禅论道。有一天,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遣书僮送过江去,请佛印禅师评点。诗是这样写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从书童手中接过诗作,莞尔一笑,批了“放屁”二字。苏轼不由大怒,连夜渡江讨个说法。待到了金山寺下,却见佛印闭门不出,只留给苏轼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苏轼方才恍然大悟,赧然而退。出处:安耐毁誉,八风不动。《永嘉集》。
扩展资料:“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共八件事,顺利成功是利,失败是衰,背后诽谤是毁,背后称赞是誉,当面赞美是称,当面漫骂攻击是讥,痛苦是苦,快乐是乐。佛家教导说,应当修养到遇八风中的任何一风时情绪都不为所动,这就是八风不动。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诗、词、文、赋、书、画、政治、思想、烹饪、酿酒等等各方面皆由不俗的才能和成就。心胸旷达,
令人惊艳的《赤壁赋》节选:……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例子: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5岁的儿子,在对前来找儿子玩耍的小朋友问候一声之后,莫名地被儿子一巴掌打在脸上。这位家长是怎么反应的呢?她耐着性子先照顾两个孩子的情绪,让他们尽情玩耍。因为她知道,如果立刻训斥孩子,肯定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在孩子玩耍结束之后,才来询问一巴掌的原因。孩子说:你为什么不欢迎我的朋友?她虽然很委屈,我没有不欢迎你的朋友啊,只是日常问候一下,但是知道了原因之后,与儿子真诚沟通,你那样对待妈妈,妈妈很难过。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化解了,孩子知道了妈妈的感受,也就避免了下一次的类似事件。妈妈懂得了孩子的心理,下一次自然会调整问候的语言,不至于被孩子误解。
很多人的情况是:我的小我看见他人的小我,不是选择忽视他人的无意识行为,而是放大这种无意识行为。
耶稣说:宽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总结小我模式: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小我需要“我对你错”的观念来维持其生存。怎么会这样?不应该发生这件事!这个不对!
例子:【人民网】2017年2月,武昌火车站附近一家面馆发生惨案。因为一时口角,22岁的食客将面馆老板头颅砍下,扔在附近的垃圾堆中。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小到人与人的关系: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or异端裁判所,大到国与国的关系:战争和敌对持续数十年。
如果你坚持对错,那你就陷入小我模式了。等待你的只有无尽的痛苦。
有人说:人都是被自己玩死的。“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经》
例子:流浪汉与菩萨(我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最正确的。)
例子:流浪汉和菩萨的故事。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非常羡慕。流浪汉:我可以和你换一下吗?菩萨:只要你不开口。流浪汉坐上了莲花台。他的眼前整天嘈杂纷乱,要求者众多。他始终忍着没开口。一日,来了个富翁。富翁:求菩萨赐给我美德。磕头,起身,他的钱包掉在了地下。流浪汉刚想开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萨的话。富翁走后,来的是个穷人。穷人:求菩萨赐给我金钱。家里人病重,急需钱啊。磕头,起身,他看到了一个钱包掉在了地下。穷人:菩萨真显灵了。他拿起钱包就走。流浪汉想开口说不是显灵,那是人家丢的东西;可他想起了菩萨的话。这时,进来了一个渔民。渔民:求菩萨赐我安全,出海没有风浪。磕头,起身,他刚要走,却被又进来的富翁揪住。为了钱包,两人扭打起来。富翁认定是渔民拣走了钱包,而渔民觉得受了冤枉无法容忍。流浪汉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声:“住手!”把一切真相告诉了他们。一场纠纷平息了。你觉得这样很正确吗?菩萨:你还是去做流浪汉吧。你开口以为自己很公道,但是,穷人因此没有得到那笔救命钱;富人没有修来好德行,渔夫出海赶上了风浪葬身海底。要是你不开口,穷人家的命有救了;富人损失了一点钱但帮了别人积了德;而渔夫因为纠缠无法上船,躲过了风雨,至今还活着。流浪汉默默离开了寺庙……
例子:一年有几个季节?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口晃,这个时候来了一位老者。这位老者径直来到了他这个学生的面前,问他:“你是什么人啊?”孔子的学生自然是非常的自豪的说自己是孔子的学生。老者一听,说既然是孔子的学生,那肯定是学识渊博了。说他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孔子的学生。孔子的学生自然是自豪无比,便答应了。“一年有几个季节?” “自然是四个。”这个学生想也没想就回答了。因为这是三岁儿童都知道的常识,他心里想到。“不,一年有三个季节。”老者很肯定地说道。“是四个,不是第三个。”就这样,双方吵了起来,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便约定请孔子出来裁定,谁输了谁就跪下磕头。孔子听到外面的争吵声,便出来了。听完了事情的经过,于是孔子立马附和老者,说道:“一年只有三个季节。”他的学生一听,腿都软了,自己的老师竟然坑自己。但是没有办法,对于孔子的话,他是无法反驳了。只能跪下磕头。老者非常高兴地走开了。老者走后,学生问孔子,为什么说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孔子只回答了一句话:“夏虫不可语冰。”
如何化解小我的控制?
对他人的小我不反应,不抗拒。保持觉知。小我最大的敌人是当下。此刻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成为什么?
例子:主持人马丁的演讲《父与子的战争》
原生家庭的梗。我以为他们有选择,后来发现,他们根本没有选择。他们无意识地被一些后天习得的陈旧观念限制与驱使。他们被小我的运作机制所控制。
例子:武志红《为何爱会伤人》:
你常常只知道对方说什么,却根本不理解TA说这些话时的感受;(只听话,不听音)。A--这里有点冷。B1--你不会多穿点?给你说了多少遍,就是不听,永远学不会照顾自己。B2--默默地走过去关上窗户。
渴望对方以自己所希冀的方式回应自己(投射性认同),否则就焦虑,认为对方不爱自己,这是自己的问题。
回复慢了,生气了,不关心我!
生日没有送礼物,生气了,不爱我。
送给他的礼物,他却给了别人,生气了,不爱我。
朋友圈看到别人的老公怎么怎么样了,记在心里,自己的老公没有做到时,就爆发了,
你是不是拿着一把尺子量遍天下?可是,你的尺子真的合适吗?
佛陀八万四千法门,为的是提供给不同层次的众生相应的法门。
学习正知见
我决心换个目光看世界。也许还有另一种可能性。999种可能性,如果我认定了其中的一种,那么就否定了998种可能性。
你认为是那个可怕的世界、那残暴的世界、或疯狂的世界,让你害怕、烦恼、焦虑不安。You think that what upsets you is a frightening world, or a sad world, or a violent world, or an insane world.其实,它哪些特质都是拜你所赐。All these attributes are given by you.世界本身是不具任何意义的。The world is meaningless in itself.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八个字是根本,把宇宙间所有完事万法的道理都说尽了,又很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法由心想生。这个一切法由心想生就是解释唯识所变,心能现相,相起变化是心的作用,心就是识就是我们常说的念头。
我要为自己的人生100%负责。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佛陀);(内在基督,内在佛性,内在神性,道。)
保持觉知,不要忽略每一个念头和小事的发生。
全然投入,活出高品质的精彩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