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挺没出息的人,一直想着回到家乡,窝在村疙瘩里,写写小诗,翻翻闲书,了了此生。
但我又希望抓住自己的面包与爱情,所以仍然在上海挤着几平米的房子过着逼仄的日子。
我尽量要求自己在挤地铁时候看书,提升自己,关心世界,找到钱途。
所以这大概才是我读《苏菲的世界》的本来初衷。
然而,又一次看完了《苏菲的世界》,理了理逻辑,我只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对觉得哲学无用的人来说,哲学有用;对觉得哲学有用的人来说,哲学无用。
我一直都相信,哲学是个很有必要、很有价值的学问。
但是读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我真的了解了什么实质的东西?或者得到了什么实质的收获吗?
思考再三,我不觉得。
对觉得哲学有用的人来说,哲学无用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当我们在说“哲学有用”的时候,究竟在说什么。
是不是在说哲学可以提高知识,但事实上,我们从苏菲的哲学课上所能了解到的知识还不如我们的中学课本,哲学带给我们的更多是思考,然而有句话怎么说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
是不是在说哲学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考方式,然而,思考的方式与途径其实一直就在那里,无论是师长教诲,还是生活经验,都比哲学管用的多。
当你觉得哲学有用的时候,哲学往往都会背叛你。
哲学让你更好的与人相处了吗?不仅不能,还常常的让你脱离群众。
哲学造出飞船还是航母了?没有的事儿,为了表现哲学具体的积极意义,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连达尔文也绑进去做哲学家了,相较此前的哲学家,达尔文拥有的更像一个裁判者的身份,这本身就反应了哲学缺少足够唯物而让人信服的东西。只是思想层面的自我超脱,只能解放极少数人的思想自由,而这极少数人未必是因为思想自由了而真的思想自由,一样有可能是因为内心信仰所以思想皈依,所以科学难免要被哲学所绑架,以区别宗教。
哲学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吗?并没有,哲学或许可以解决你的思想僵化,但是解决不了阶级固化。拥有阶级上升通道的人群也绝非因为懂得哲学,而是因为他们在别的领域也很出彩。
那哲学让我快乐了吗?也没有。我最快乐的时候,大概离哲学很远。有一次买了一个金属拼图,俾斯麦战舰,坐在灯底下,镊子剪刀全部上阵,每个细小的部件,都必须轻拿轻放。半个多小时里,什么都不想,外面有风吹进来,手表的秒针,清清楚楚地响着。废了好大的劲儿,才拼成了顶部的一小撮。但是相当痛快,像这样相当痛快的时候,与哲学一点无关。
所以,当你觉得哲学有用的时候,一定要警醒自己,从哲学的黑洞里逃离,觉得哲学有用,文史经哲使劲儿钻,陷入形而上学的死胡同,实际的成绩却什么也没有,这就是不好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哲学无用呢。
对觉得哲学无用的人来说,哲学有用
然而,哲学就真的没用了吗?
我虽然毫无所得,但我相信,我一定改变了什么。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我们人生中有这么一项必须趁早完成的艰巨任务,那就是审视生活,或者说,重估一切价值。而当我们觉得哲学无用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在进行思想上的自我封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思想上尤其如此,一味拒绝的生活是经不起审视的。
在苏菲的哲学课上,哲学家们都有自己的唯一真理,无论是苏格拉底的“理性”,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或者教徒们的“耶稣”,还是盖伦的“德玛西亚”。
他们相信的真理往往是不一样的,而事实上,每个人心中的唯一真理皆有不同。哲学的意义正在于让你去寻找你心中的唯一真理。
觉得哲学无用,用苏菲的话来说就是选择了一种躲在兔子绒毛深处的安逸方式,无所谓自己心中的唯一真理,随波逐流。
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都可以爬到兔子的细毛顶端,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去了解一些哲学,改变自己,也接纳更大的世界。
还是那句话。
对觉得哲学无用的人来说,哲学有用;对觉得哲学有用的人来说,哲学无用。
不管你觉得哲学有用还是哲学无用,《苏菲的世界》里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满足了我所有的想象:
苏菲放学回家了,有一段路她和乔安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