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唐•一字千金之王勃(公元650-676)

初唐•一字千金之王勃(公元650-676)

作者: 清小默 | 来源:发表于2018-08-09 15:15 被阅读0次

    少年神童-未仕而冠-祸起《斗鸡赋》-二次被贬-早逝南海

          王勃,字子安,公元650-676年,山西人。6岁便能作诗,词情英迈,被称“神童”。与陈子昂、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思想上,尊崇儒家,主张仁政,渴望功名济世。

          王勃出生于世代官宦的诗书人家。其祖父王通是隋秀才高弟,曾任蜀郡司户书左和蜀王侍读等官,后来退官居家,专门在龙门讲学著书。

          后及第入仕,任职朝散郎(文散官,正六品,相当于现在国家级文联、作协委员)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因得沛王李贤赏识,作《斗鸡檄》讨其欢心,被高宗李治驱逐出宫。后又因杀害官奴曹达入狱。幸遇大赦,未被处死,但也有人说此次是王勃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人称,监狱也成就了王勃。


    备注:翰林院——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各个皇朝的翰林院的组织机构和作用大同小异。而翰林本身,也和现代的秘书一样,他的作用和权力,因领导对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别。唐代史馆有修撰,掌修国史的官臣,宋实录院有修撰官掌修实录,辽国史院与元、明、清翰林院皆有修撰官,明、清通常授予一甲第一名进士。一般于殿试揭晓后,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

    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王勃杀害自己的官奴曹达连累父亲被贬,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王勃出狱后在家里停留了一年多,这时朝廷宣布恢复他的旧职,他已视宦海为畏途,没有接受。他于675年秋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于八月中旬到达淮阴,又从淮阴到楚州,沿运河南下,入长江后折向西行,到了江宁。约676年春夏,王勃已至交趾王(今广州至越南以北一带)福畴处,见到了他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王勃踏上归途。当时正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赋是初唐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初唐赋体的繁荣。在27岁时所写的《滕王阁诗序》是词赋中的名篇,序末所附的《滕王阁诗》则是唐诗中的精品,且诗中手法对后世诗人颇有影响。至于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更是公认的唐诗极品,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唐诗中的千古名句。

                                                                    滕王阁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字千金

            唐高宗时期675年重阳节,南昌都督(地方军事长官)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恰好路过,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接下来写了序诗。诗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后把序文呈上都督阎伯舆,便起身告辞。阎大人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发表溢美之词,却发现后句诗空了一个字,便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对此发表各自的高见,这个说,一定是“水”字;那个说,应该是“独”字。阎大人听了都觉得不能让人满意,于是命人快马追赶王勃,请他把落了的字补上来。待来人追到王勃后,他的随从说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伯舆,大人心里暗想:“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可气!”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的愿,这样本官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便命人备好纹银千两,亲自率众文人学士,赶到王勃住处。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只觉得不知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大家听后一致称妙,阎大人也意味深长地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未仕而冠

    十三岁时,王勃决定自下而上开启自己的仕途,于是从首都长安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就教当地父母官,探寻步入政坛的门路。第二年,他提升规格,上书大唐宰相刘祥道,直陈政见,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博得刘祥道的赞赏,夸其“此神童也!”再一年,他又通过皇甫常伯直接攀登顶层,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在大唱赞歌中极力抒发自己想成为大唐官员的强烈愿望,在皇上那里挂了个号。十六岁时,王勃通过李常伯再唱《宸游东岳颂》赞歌一首,接着参加高考,金榜题名,并如愿以偿地被授予朝散郎官职。年少担任国家命官,还是闪耀了惊艳,成就了佳话。

    高宗“三叹王勃”

            676年冬,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唐高宗也读到这篇序文,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扫成见,想要召王勃入朝。太监吞吐道:“王勃已落水而亡”,唐高宗长叹:“可惜,可惜,可惜!”

    “初唐四杰”之冠王勃:监狱,是成就传奇的大学_百科TA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唐•一字千金之王勃(公元650-67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rq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