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开心的早晨。
出门看到一名女警,这好像是在意大利四天里第一次看见警察吧。
parma的女生太漂亮了。LP上说:下一世,为了美妙的食物、伟大的威尔第、舒缓的城市生活,选择当parma人吧。
对我,这些都没当个parma女人的诱惑大。他们健康的腿包裹在修长的牛仔裤里,她们的长发在阳光下也是乌黑的,她们的眉毛浓浓长长的,她们的嘴唇不施淡彩、只挂着舒心的微笑,她们的眼底映着的是眼前的朋友和远方的平静。而我连日暴晒皮肤虽然也算黑麦面包色了可头发晒黄了,眉毛也是黑的不过是一个草坡的构状,我看最多的是吃的和手机,而在吃东西时间之外,我常常忘了有嘴巴......
如果当一个parma女人,至少外在就完美无缺了。
车窗外,parma农场风光喜人,金色的小麦正在大丰收,秸秆卷正等待归队回收。
今天的去处叫busseto,在parma外35公里,朱塞佩.威尔第的老家。
虽然威尔第是现代歌剧之父,busseto却没有被莎翁青眼的爱人维罗纳般风光。小小的火车站出口几棵树藤架起来,造型倒很可爱。火车站外一派静谧的乡下风景,我按路标指引很快就走到了威尔第的博物馆,谁想它因为某618活动闭馆了。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如厕需求急迫,我得四下逛一逛。这小镇如此袖珍,才走过两个街区,就从“郊外”的火车站”到了繁华的“商业区”,local market实在让人惊喜啊。流连于物美价廉却贴着“made in italy”的衣衫丛林里,它们像马家店一样,让我选择了一而再再而三,最后“都先放购物车”冷静一下。这一番激动挑选居然都不想去厕所了。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虽然威尔第的博物馆关门了,可他的赞助人巴雷茨的博物馆还开着。巴雷茨还有一个身份:他在威尔第“一名不文”(poor and unknown artist)时,把女儿Margherita许配给他。这个博物馆里,以书信、家族肖像画、和旧报纸为载体,匆匆但鲜活地呈现了威尔第的生活面貌。
一个半世纪前的旧物组成一个系列,挺有趣的,倒比还原展示歌剧创作的场景、背景能吸引我,可能我比较八卦吧,我比较关心他女儿幸福不,这里到没有说伉俪情深,但是妻子去世很快。
威尔第 赞助人 岳父威尔第的歌剧选材从传统的颂神拉回到平民更喜好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等于现在的金牌编剧吧。而且他本人也是帅哥,风采翩翩。《茶花女》《弄臣》《阿依达》《假面舞会》大约就是威尔第年代的流行金曲+豆瓣五星电影吧。
《弄臣》 《圣女贞德》 《游吟诗人》 《化妆舞会》艺术的价值,在于有人欣赏。总是越通俗越娱乐,越流行,创造的价值似乎也越多。
但艺术存在的使命,似乎不是这样的,那些以开拓性把人的智慧和觉悟大大推进的,才会被铭记。这通常需要相当一段长时间让更多人认识接受比较评判。之前往往是不流行不通俗的多。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参观结束,我坐在busseto“广场”的威尔第大剧院门外的树荫下,听着里面女高音嚎叫练习着《茶花女》,吃着带来的水果面包,review着脑子里的“购物车”:那些衣服真的只要5欧到12欧?怎么这么便宜?风格那么像淘宝货呢?真的意大利制造吗?在哪里?摊主看上去像东南亚人,英语完全听不懂,我Google翻译到意大利语给他看也不太行,最后还是靠他老婆一句“来这里玩啊”,我们才认了同胞。老板娘回答了我的问题:衣服是p**那边做的。我没听清这个地名,但见她眼睛里一瞬间躲闪,也就没追问下去。
留出买邮票和明信片的钱,剩下的划划价还够“清空购物车”,好开心,结果回到local market,发现都在收摊了,这还不到一点钟啊,你们当地人有多懒啊!我的购物车里的宝贝啊~~泪~~远远看到老板家的货车还没开走,就小跑过去,老板一家好积极,按我的描述,从车里翻出了那条旧蓝色针织了白色花朵的连衣裙,棉布的手感,亲民的价格,热情的道别,啊~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这时午后一点,气温估计有三十四五度了,吃过几片刚在local market上惊喜发现的炸虾炸鱿鱼,口渴得很,可是本就不多的餐馆甚至小超市,都关门了。在盛夏的意大利,大日头要持续到下午六七点钟,被烈日当头四个小时会要命的,google一番发现这些小超市会在三点前后再次营业,略觉的生活还是公平的。又想起早上那个威尔第博物馆,就去碰碰运气。
我是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幸运,老天让我大摇大摆地进去了,还独自坐拥了夏日乡间庄园一下午。我找到了一把婚礼观礼的椅子,舒舒服服窝在里面、窝在别墅投下的阴凉里,小憩了一个钟头,期间睁眼几次,监视我的小包是不是被鸟叼走、湿润的水壶嘴有没有被鸟染指。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最后叫醒我的,还是对那个p**地名的好奇心。google“意大利制衣 p”,发现了很多2013-2014年间的报道,关于一个叫“普拉多”的地区,它们每一条都带着“华人”的醒目字眼。看了两篇,和我早先隐隐联想的prada毛关系没有,倒可能真和淘宝的商品是亲戚。
普拉多地区的制衣作坊,从工人到法人,几乎都是我们华人。叫法人并不合适,因为他们许多人并没有合法长居身份、作坊更频繁更名。由于火灾,意大利警察不得不“有力”地展开管理,但是隔靴搔痒难以解决问题,毕竟这跟非法入境渠道、地区经济链条骨肉相连。
其中一段制衣女工和她孩子住在纸板隔间的描写,读来叫人难受。这炎热又潮湿的意大利盛夏,恐怕比老家的黑作坊还要难熬吧,想到食物链顶端的local market的老板尚且语言不通,是什么让这些工人在这忍耐下去?他们有魄力黑在意大利的黑作坊里吃馊饭住纸箱甚至遭遇火灾,什么东西在家乡更难以克服呢?
晚上回城、看到了更美的麦田风光、吃了LP推荐的必吃餐厅的地方菜。我感恩种种缘由所来之不易的幸运的当下,也迷茫那些不为人知的糟糕。世界这么大、真心关心有兴趣或有利益的部分很少很少,那许多都是不为人知的不美好。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 2019-06-18 歌剧之乡的“Prad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