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科普与无奈

科普与无奈

作者: 卡罗纳的玫瑰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23:44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有幸参与了一个哈佛教授关于中国原生植物的讲座。本以为会像所宣传的那样,我可以通过这个讲座会获得非常多的专业知识,可没想到他仅仅只是总结了一下过去100年哈佛植物学与中国,甚至是清政府的一些合作,与他自己的工作,最后再煽动了大家对于植物保护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情。

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次讲座我的确学到了新的东西,例如初次了解Human Ecology这个学科,可总体来说我对这次讲座很失望。对该讲座的宣传,无处不透露出一种极强的专业性与学术性,自然会吸引大部分有着一定基础的爱好者作为听众,然而,该讲座的内容确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科普,可那些有着一定基础的爱好者早已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情,可真正需要简单科普的人却不会来。武断点讲,这次讲座除了其中一些有意思的细节以外,大部分的作用可能是为了谋取盈利。

其实作为一个需要被科普的人,谈论科普未免有点太过于不成熟。

我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一些爬虫爱好者被处罚的新闻。与其说是为了保护动物,不如说是扣着一顶保护动物的帽子在进行猎奇的同时也使自己站在所谓“正义”的一边,从而为自己打起善良的名义。没错,保育物种是该保护,可保育背后的法律真的应该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禁令吗?爱好者花自己的钱,买非保育的豹纹守宫养养,最终却被“饲养无可靠野生来源的蜥蜴”遭到处罚。没错,道理多么正确,我们得保护动物,无可靠野生来源的蜥蜴当然不能养,就算是非保育的物种也是自由的生命啊。想保护动物,可以,加入权威组织,好好学习成为专家吧。看看所谓的专家在做些什么。逃逸的尼罗河巨蜥被认成中国的“五爪金龙”,打着保育的旗号葬送了斑鳖的希望,新闻媒体上依然会出现“剧毒的蟒蛇”;某展览馆中的变色龙依然是绿鬣蜥。不仅是普通人,那些“专家”也需要科普。在专家无所作为,爱好者却屡屡被制止的情况下,谁又来进行科普,或者说“国爬”到底该如何发展?

前几天有个自称是在做科普项目的一个人找了我。她说她在做一个上海原生动物科普的项目,希望我帮忙定种,只用精确到纲就可以了。与她仔细聊了聊,发现她根本不了解那些生物。用她的话来说“这些东西给那些外行的小孩讲讲,哄哄他们就够了”,而她做这个项目只是为了参加一个比赛好得奖。和小孩科普小动物当然不需要向他们详细讲解如何给一个生物定种,可作为一位得过且过,毫无热情的科普者,这样的科普真的会有用吗?

说到底,所谓的“科普”可能还是遭到形式主义的侵蚀,而能做好科普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学术水平,更是一种责任感。

相关文章

  • 科普与无奈

    前段时间有幸参与了一个哈佛教授关于中国原生植物的讲座。本以为会像所宣传的那样,我可以通过这个讲座会获得非常多的专业...

  • 了解科学知识

    走进科学,与科学同在,与祖国同行! 科普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科普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科普必将造福千家万户 科普能够实现...

  • 重疾险分组与不分组的区别

    保险科普 重疾险分组与不分组的区别 彭越说险,保险科普,天天见

  • 单反科普 | 感光度ISO

    在前两期单反科普之中,我介绍了光圈(Aperture)与快门(Shutter)。 那么,第三期单反科普我就来说说与...

  • 加强城市社区科普工作刻不容缓

    加强城市社区科普工作刻不容缓 一、理由: 社区科普与社区建设密不可分,社区科普既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又对社区建设...

  • 美女与科普(二)

    上一篇文章中说,美女与科普都具有魅力和神秘感,我喜欢美女就像喜欢科普一样;同理我喜欢科普也像喜欢美女一样。 科普是...

  • 月面长出首株嫩芽!嫦娥四号上的这个“不锈钢饭盒”不简单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2019-01-17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谭璞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 月球种土豆,养蚕改养蛆……嫦娥四号月球“务农”!

    科普中国-科普融合创作与传播2019-01-17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谭璞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 2018-08-08

    在世博会博物馆思辨一场儿童科普产业的未来 儿童科普产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圆桌论坛暨《重返恐龙世纪》系列科普活动启动仪式...

  • 科普与童话

    这几日寒气逼人,寒潮袭来,一切都没有了生气。趁着这个难得安宁机会,我打算读些书。读些什么书呢?我确实有些目标可以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普与无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sl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