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81770/dcbb42ce934047ed.jpg)
自我管理方面的书,总容易有说了很多,其实都是新瓶装旧酒之弊,这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读呢?
一方面,这些书里还是有些新东西的,可能很多逻辑自己已经意识到了,但别人总结得更好、更简单明确,于是每读到这些地方,就容易有一语中的之感。另一方面,很多信息是我们之前曾了解过的,然而并不代表它们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实践,偶尔温习,是一个反思与调整的机会。
三界之中、五行之内,人总不免牵绊于红尘,修行的人,要破除障碍,而这障碍,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来自于自己,所以说,很多修行都是反人性的。《跃迁》这本书的价值观,不一定为人所喜,但仔细推究,终究是指向了某种现实,且至少其方法论,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这本书讲审时度势多于刻苦修行,不能说没有道理。抛开取得世俗成功的价值观不论,哪怕一个人希望获得内心的进境,也需要拓展视野、深入思考,明确自己所处的时代与位置、价值与方向,否则就可能陷入错误的理解,或者开历史的倒车,或者走上旁门左道。
况且世俗成功是值得追求的,应该追求的,可以鼓励大家去追求的。这个问题也大可以摆到台面上来讲,也需要摆到台面上来讲。世俗的成功与道德的败坏没有什么关系,个人的成功倒是与社会的成功有相当紧密的关系,儒家历来的传承,就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贡献于当世。所以,关注社会变化,洞察经济形势,寻找可以创造价值的地方,成就自己的事业,是应有之义。古人选择空间有限,人生的价值多依赖特定的职业才能体现,今天谁还抱着这样的态度,就不免有刻舟求剑、削足适履的嫌疑了。
学习方面,IPO(输入问题、解决问题、输出结果)的思路为大家所熟知,我做起来,却总不能有所成。仔细想来,并非我真的兴趣广泛,一本书还没看完,又发现另一本好玩的,不过是碰到困难的任务,自动地转向,选择另一个更简单的任务而已。读书有什么难的,我也一直把读书和打牌作类比,希望我们能抛开先入为主的道德判断,各取所需而已。难的是思考,是提出恰当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并且输出成果。此一方面,当花力气切实经营之。
破局一词,不是大家的常用语,却不能说不恰当。于我的体会,则在跳出一层,仔细思考自己所处的境地与循环,并打破不利的循环与处境。人的情绪与状态,有起伏循环,人的行为,有一定的模式,能不能注意到这种循环与模式,不断反思与寻找改善的可能,就是破局的思维。
我一直试图建立一种生活中的常态,建立积极的力量根基以抵御消极方面的侵袭,却总不能有成就,一个习惯尚未养成,又抛开去做下一件事,仔细分析,可能真正的障碍,不在毅力,而在贪念,在对声名利禄的执着,在速成暴富的痴妄。
另外,随书附送的《把时间浪费在好玩的事情上》也写得可以,“生命之花”月度计划方法可资参考,正合我用。“思想盛宴”活动可以列入考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