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式国-督脉5
21前顶,后顶
穴在巅顶之前后,故名“前顶”与“后顶”。二者相对而言也,治症略同。但“前顶”兼于治额,“后顶”兼于治项也。两穴治症,可与“百会”参合。但前者兼目眩,后者兼强急也。
23囟会
囟,古字顫,从頁,从思;思,从囟,从心。人当思虑之际,神识会于囟门,故名“囟会”。胎儿在腹,诸窍静闭,唯以脐吞吐母气,促动膈肌鼓荡,囟门亦为之小颤,是为胎息,胎息为先天之气。造降生之后,则鼻司呼吸,是为后天之气。而囟乃渐合。《铜人》谓八岁之后,乃可针。
凡关头脑之病,以上数穴,均可酌用。昔唐高宗患头胀目昏。诸太医守至尊头上莫刺之戒。故治之不效。独秦鸣鹤取“囟会”放血,立效。《针灸大成》云刺“百会”出血。盖隐“囟会”云“百会”,以防粗工滥用有失也。余经验,凡刺此穴,须先扪之,觉手下突突灼热,乃可刺之,血出亦易。扪之不热者勿刺,乃虚证也。后人多取“上星”穴以代。疗效稍逊矣。
24上星
人当审思之际,多先反目上视,俾意与脑合,而后虑之能得。闭目凝神,回光返照,则往事如见。喻犹黑夜之有明光也。穴在头上,因名“上星”。凡属风热上冲,鼻塞、鼻衄、风眩、目不远视、如雾迷朦,一切上焦沉阴、头目不清之症,悉可取此。详玩“星”字之义,则本穴之大用可知矣。
25神庭
本穴在脑海前庭,为神识所在,且居颜面上部。《续博物志》云:“面者神之庭也。”故名本穴为“神庭”。顾名思义,则知其功用在神也。《淮南子》:“神者志之渊也。”凡有关神识之症,皆可取此。又凡医书所载之神,乃自身神识之神,非迷信想象之神。须先识此,不可混也。凡属治疗神识之穴位,灵感最敏,成败亦因之最速。凡刺此等穴位,均须慎审从事,宁不及,勿太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