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夕”、“肉”为您完美演绎: 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
“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字了,古人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发现月亮是半圆是常态,而圆月毕竟一个月只有一天,所以就以一个半圆的形状来造出“月”字。像这样非常古老而又有繁殖出其他汉字能力的字,我们叫做初文,或者字原。
那么造出的“夕”字,在“月”字的里面加上一点,便于区别。
但是在长期的书写和传播的过程中,“月”和“夕”还是有些傻傻分不清的意味,经常是两个字互换,“月”被写成“夕”,“夕”被写成了“月”。
小李注释:这样的情况体现了甲骨文(金文也还有这样的现象)字形不固定、字的部件位置不固定的特点,这是早期文字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在金文当中,这两个字就彻底地“互换了身体”:“月”的字形变成了“夕”字,“夕”的字形,变成了“月”字。
在小篆的时候,“月”字里面有两个笔画,“夕”字里面有一个笔画,在隶变之后,它们的字形就很好分辨了。
至此,这两个纠缠了多年的冤家就算是渐行渐远,相忘于江湖了。
但是,“月”字的故事还在继续。
在上学的时候,或许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跟我们身体有关的一些字,比如:脑、脸、胸、胃等,偏旁是“月”呢?按照形声字的造字原理,一半是形旁表义,一半是声旁表音。那为什么这些字的形旁“月”,跟我们的身体毫不相干呢?
小李注释:当然,汉字经历漫长的字形演化,到今天能准确表义表音的形声字已经很少了,比如隶变和新中国成立后简化字的推行,让我们的汉字基本上已经符号化了!
其实,这些“月”,都是“肉”!
在金文中,“月”和“肉”的写法就有些相像了,到了小篆,基本就是傻傻分不清的情况。虽然到了隶书的时候,“月”和“肉”的字形和今天一样,我们可以分的很清楚。但是,在作为偏旁出现的时候,“肉”就被写成了“月”。
小李注释:因为在汉字方块化的过程中,多个部件构成一个汉字的时候,要考虑到汉字的美观和方便书写辨认,有的部件的字形就会相应地被改变。
至此,“月”和“肉”这两个陌生人却融为了一体,千年以来相濡以沫!
就这样,在“肉”字作为汉字的偏旁部首的时候,基本上都写成月旁了。
而且,现在以“肉”作为偏旁的汉字还比较多,和我们人的身体还有动物身体的字就有几十个,比如:肩、膀、肝、胆、肠、胃等等,而真正以“月”的本义作为偏旁的汉字就只有:朗、朔等很少的几个。
怎么样,“月”、“夕”、“肉”这三个字的千年恩怨,算不算是人生悲欢离合的一场大戏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