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扶阳散
1.“智者察同”的教言
一个产品的生命力,基于它的广谱性和时效性。如果我们将这个尺度来衡量传统的中医中药,无疑会发现她的价值和魅力是超越的,比如常用的藿香正气丸至少是宋代的处方,但在特定的证候条件下,几百年以来它的效用几乎是恒定的。作为中医来说,虽然我们更希望按照理法方药的原则去为每一位病人量身订制,但这个服务体量相对是有限的,日益社会化的生活工作方式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经》有云:“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按照《内经》“察同”的教言,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当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去设计更加广谱的处理方案,扶阳散就是诸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研发推广的。
因为在当下,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对风寒湿邪的不当管理是很常见的。其一是对外在温度的矫枉过正,比如空调的过度使用,导致与自然脱节的风寒邪气入侵肌表;其二是饮食过量,或者过食肥甘厚腻、生冷水果,造成寒湿内蕴脾胃;其三是“宅居”的工作生活范式,大众普遍一坐就是一整天,很少有人能沐浴在阳光之下进行充足的活动,大多汗出不彻,导致风寒湿邪积聚体内。扶阳学派祖师郑钦安先生曾云:“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扶阳的立意就是护持好阳气的流通状态,避免机体内外的阻滞发生,造成百病。扶阳散就是根据这个原理,精选桂枝尖、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茯苓等多种道地无硫药材,遵循古法制作而成。可外能解表,内能理脾,具有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的功能,进而达到“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百病不作”的目的。
2.扶阳散运用的广谱性
理法上的察同必然会带来应用上的突破,尤其是针对风寒湿邪管理不当的大部分人群来说,扶阳散在运用上是非常广谱的。
首先在治病的层面上,扶阳散外可辛温解表,可以处理大部分外感类(偏于风寒湿邪)的疾病,内可苦温化湿化滞,对内伤饮食,寒湿蕴脾之类的病证亦有良效,故可作为家庭旅行常备药物。目前市场上流通治疗外感的中成药大部分属于寒凉清热之品,真正能够辛温解表,切中风寒病机的并不多。如果没有起到解表的作用,不管是任何药物,都只能是在表面上去消除外感症状,其实在表的风寒邪气并没有得到祛除,而是在体内积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诸如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肿大,甚至是复感、久咳、哮喘等比较顽固的问题。而扶阳散恰恰适用于外感初起,当外邪袭表稍有不适时,即可迅速使用,往往一服而愈,若处理不及时,可能就需要服用多次了,临床所见外感病往往也是越往后拖效果越差。古人曾说“走马看伤寒”,因此对外感的处理一定要及时,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扶阳散还有苦温化湿化滞的成分,因此对于饮食不节导致的急性胃肠功能紊乱,以及外感并伴有内伤饮食者效果亦好。另外,鉴于这个原理,对属于寒湿蕴脾的人群亦可起到改善体质、瘦身美体的效果。
其次在防病的层面上,其实扶阳散起到的效果更为突出。因为临床上几乎所有重大疾病的起因、加重的诱因,甚至是病情的重大转折都跟外感有直接的关系,这个我们从医圣张仲景那里也会得到启示,仲景虽然以六经钤百病,但其中竟然有一半的篇幅在论述太阳病,而太阳病正好就是外感病初起的阶段。因此在外感病的初起我们就应及时处理,避免外邪进一步深入,截断病情发展,那么这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养护乃至于治疗都是很有意义的。
3.扶阳散使用的注意事项
因切中时代的偏性,扶阳散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广谱性,且适用于多寒、多湿、多滞、多痰的体质。对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所致身热无汗、头昏目痛、肩背拘急、头痛身疼、胸闷痞满、呕吐腹痛,或脾胃宿冷之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肢体怠惰、饮食不进等病证的治疗均有良好助益,但实热证者须忌用。
另外扶阳散在剂型上采用散剂,可以煎煮或者冲服,按古法来说散剂的药力吸收和代谢比较快,起效也会比较迅速,剂量上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医师调配。而且扶阳散每次的剂量也比较小,安全性能较高,不论是医者处方遣药,还是大众家庭常备,都是比较好用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