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虽路在咫尺

虽路在咫尺

作者: 今先子 | 来源:发表于2020-12-01 22:14 被阅读0次

似乎有种错觉,就得随意一个现代人,放在古代都是圣贤一般的人物。自以为“见识”是那么的宽广,无所不知,能够在旧时代里面显圣。不知道如何去反驳这些,但很多时候都有一种直觉性,认为它并不是那么的简单。或者依托于时代的所有知识,到底怎么样才算是属于我们真真正正的“见识”?

大抵能够有所确认的是,这种“见识”本就是在环境氛围之中所塑造出来的。毕竟我们不是独立于群体而孤生野养而到今时今日,所有的一切都和这个社会息息相关。那么,我们所有的概念和观念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浓重的时代特点。不论,将其放在旧时代还是全新的时代里,都会显得那么不同,如此而成为一种“圣神”的存在。毕竟,当身处于这个时代之中时,怎么能全然超脱出来,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见识”?而当预见一个全然不同的“体系”之时,不禁会惊叹这种存在的伟大。

是否也就说明了,现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所有的“见识”可能都已经被圈定了,无法突破到一种额外的境地?想来,应该是如此的。但不论是在怎么简单的一个时代里,它所蕴含的“见识”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以致都无法企及其边界,又何以能说突破呢。

至少看起来,当今社会上的每个人的见识都是一个独特的案例,与之其它人都不相同,甚至有时候夸张地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趋势。这并不能说明这个时代就没有什么限制。至少,能够知道的知识的限度有限,而每个人似乎又有着先天性的差异,再加之后天性的发展,走到不同的纬度都是可能的。

如若说,“见识”可以是相同,也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匹配。就像现在的义务教育一样,它并不是在发挥每个人都个性,而是把所有人都当做一类人在进行教育。它的期望似乎是将接收这些教育的人变成同样的“认知”,作为一种最为基本的社会经验。当然这应该是一种伟岸的考虑,将所有人都教授得知道人世的一些常理。至于是否是对每个人都有帮助,却可以说只有经历过才知道是否有用,没有经历过的,连这种最为基础的思考都可能无法建立。

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同样的知识,为何有建立了并不相同的“认知”?就像是一个遥远地区的风景一般,我们可以在书上和视频中看见其中美好的模样,但却抵不过亲自去体会,或是并不像书里面描述的那般美好,或是有着更为丰富的见识。

那些就这样被灌进耳朵或者眼睛里的一些观念比比如是,有些心灵鸡汤,有些说文解字,有些现身说法...很多很多这样的案例,教育着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某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事情。但似乎很难去真正地履行,想来,它们仅仅作为一段文字、一个场景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并没有给予我们更为深刻的认识,仅仅是一些浅层次的东西,说了再多也无法改变。而当自己去经历之后的相关体验,再与之相互验证的,才能称得上是“见识”了,有了自己的参与,有了自己的体验,它至少会显得更为“真实”一些,至于能够给予更多帮助,却在于个人的。谁又能将这些都铭刻在心里呢,还不是随意得流淌,“见识”又能有什么用呢?

相关文章

  • 虽路在咫尺

    似乎有种错觉,就得随意一个现代人,放在古代都是圣贤一般的人物。自以为“见识”是那么的宽广,无所不知,能够在旧时代里...

  • 交友最深境界

    让身体,虽咫尺却天涯。 让心灵,虽天涯却咫尺。

  • 咫尺天涯

    路在脚下,行在山崖,一步咫尺,一步天涯。

  • 归心似箭念潇湘

    最远的路相比于回家的心都会显得近在咫尺。 踏着夜色,我向潇湘大地而来。长寿之乡,养心金寨虽美,长寿、养心怎敌得过那...

  • 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

    答刘桢诗 魏晋:徐干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 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 陶陶朱夏德,...

  • 远与近

    这些年里,在博客在简书,对“远与近”的叙述或解读或论述,大都是感情上的,天涯咫尺,说的是虽远却近,咫尺天涯,说的是...

  • 致匠心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世界再嘈杂,宁守一片匠心,人生虽浮躁,我亦精益求精。 站在碎...

  • 咫尺天涯路

    咫尺天涯路 文||与你相识 深情放你在心头,那些温柔体贴 早已写进梦里,是触手可及却不在梦里 所有的期盼,是一场空...

  • 路虽远

    在跑步机测试中的坚持时间与信守对自己的承诺相关。第二天又回到跑步机旁热切地想再试一次,这更能反映一个人坚毅的品质。...

  • 咫尺天涯,天涯在咫尺。

    北方的冬天,阳光委实不错,不过也却有些许冷意。 独自坐在寝室里,透过窗户看看外面,很亮,不过我也觉得刺眼。我想着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虽路在咫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ye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