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扑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至此,仿佛看到形体消瘦,形容枯槁,眼神不甘的诸葛丞相最后一次巡视各营的状态,随行的将士低着头沉重的步伐,没有言语,只是被凉凉的秋风吹着,心里感叹着命运的不公,为何在此时,命运让诸葛丞相陨落。不禁泪水盈眶……与水浒相比不喜三国,太多的计策和诡诈。对于智慧象征的诸葛亮,我喜欢他的足智,七擒孟获,精彩,他攻心为上,要的不是人是人心;空城计,胆略,之知己知彼,反思为能力很强;六出祁山,忠诚,为完成刘备的心愿,报刘备的知遇之恩,拖着病体北伐……却害怕他的多谋,他巧用离间计平三郡,三国很多时候都会使用计谋,能被计谋破坏的关系都是脆弱的,在那个时期人和人的关系是多么的脆弱,缺乏的是信任,南征北战时期,脖子都是暂时放在头上的,有谁能够轻易地相信,这也是刘关张三结义那么被喜闻乐道的原因吧。我猜诸葛亮可能会很少有朋友,是因为他的足智别人敬仰他,高高在上不敢靠近他,也会因为他的多谋不敢接近他,怕他对自己使用什么计谋吧。如果生在那时又是个男儿,愿意做赵云,一生低调,不朋不党,格尽职守,公正无私,直言敢谏,武功还好。懂些计策也好,能不被算计。人是没有单纯下去的福分的,经历人情冷暖,人事变革,坦苛泥泞,总是会让自己原本的新年破碎重建,只是希望历经世事后,看透了一切依然可以保持初心,回归“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状态”。无论水浒和三国,我总是得到的感悟是不忘初心,愿自己一直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