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石激起千层浪,听课有感。

一石激起千层浪,听课有感。

作者: 静夜语思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21:04 被阅读0次

最近在听李华老师的《初高中语文教学》系列课程,目前看到第12集,她所讲到的许多教学方法,能引起我共鸣,让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分析考点比埋头刷题更重要

李华老师建议,语文老师应该从学生七年级开始,就引导他们分析每个题目所对应的考点。比如随州中考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题对应的考点一般是概括内容、梳理情节。

学生看到题目马上能知道命题者的意图,对应到老师讲过的考点,那么自然就能想到相关考点的答题方法。这在战略上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李老师曾提到过一个有趣的地方。一个语段里写到“又下了一场雨”,记者采访原作者,问他,写“又下了一场雨”是有什么含义吗?原作者说,并没有什么写作上的技巧,而是“当时真的又下了一场雨”。作品的原作者和试卷的命题者所处立场不同。原作者不会做自己的文章下的题目实属正常。

我们做题时能够猜中命题者的意图,也就是能够准确链接相关考点,是十分必要的。

我开学第一课就在让学生回顾所考的题目,一张语文试卷可能会有哪些考点?分析自己对每个考点的掌握情况如何。后来每次学生讲试卷时,我也引导讲题的学生要对应考点。

今天在晚自习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试卷和考点目录做了一次分析,近四次考试,哪些考点的频率最高?哪些考点得分率高,哪些考点失分率高。这一次的分析,学生比上次开学第一课的分析更清晰、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李华老师说,考点分析是要每次练习之前都要做的一件事,也是要长期坚持做的一件事。

二、语文也是可以教答题逻辑的学科

并不是只有理科有答题公式、答题步骤,文科也是有的。阅读与作文都有法可依。教会学生熟练运用阅读答题模板、背诵作文套路是十分有必要的。

比如李华老师提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过程中,遇到赏析句子的题目,答案分为四步:1、使用了(什么计法);2、写出了(联系文中具体词语);3、表现了(人或者事物的特点);4、表达了(作者或者人物的某种思想、情感)。

类似的阅读答题模板,我们老师已经从七年级学生开始训练了,如果是同一个老师从七年级教到九年级,学生的答题习惯会养成的更好。

曾有一位武汉的老师开讲座分享教学经验时提到,班级里的学生写作文都是一个套路。改卷老师一看文采,一看行文结构,就能判断出这是她班上的学生写出的作文。

武汉这些年中考作文一直都在考议论文这种体裁,议论文结构安排比记叙文更固定一些。所以写作用相同模板,是完全能理解的。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语言逻辑的训练,就像理科老师要求学生背公式一样的道理,所以压根不用担心会把学生给教死了。学生在具体运用时,用的词语与表达技巧依然是灵巧多变的。(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一石激起千层浪,听课有感。

    最近在听李华老师的《初高中语文教学》系列课程,目前看到第12集,她所讲到的许多教学方法,能引起我共鸣,让我有一种相...

  • 听课

    听课有感

  • 一石激起千层浪(听课有感2)

    接着昨天的文章,梳理一下自己听李华老师的课的感想。 一、语文老师要有两“头” 李华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引用了一段杨东俊...

  • 听课有感

    周三听了周萍老师的《找次品》这节课,周老师以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从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 听课有感

    今天上午,在八里营小学听了2节主题班会课,一节是“书香润泽心灵",一节是“让感恩成为一种节惯"。一节沉稳,一节温婉...

  • 听课有感

    今天有幸能听到与君成悦老师的荔枝微课,触动自己最深的是看到了一个真正做学问的学者对写作,对读书,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 听课有感

    今天是第二次听张老师的课程,张老师带着我们也领略了伦敦的风光,关键是课程内容很好,指出了我们的一些问题,告诉我们应...

  • 听课有感

    学校组织了一场公开课,我自己觉得收获颇丰。我听的是英语课,杨老师制作的学案很好,设计的题目很切合学生的...

  • 听课有感

    今天,参加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创新研讨会。在西南交大礼堂听了一天的课。 再一次见到了大咖吴正宪老师,60岁...

  • 听课有感

    今天上午听了曹公叶老师上的《太阳是大家的》一课,我认为,曹老师的这堂课能吃透教材,把握好课文的重、难点,重视朗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听课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zh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