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文章,梳理一下自己听李华老师的课的感想。
一、语文老师要有两“头”
李华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引用了一段杨东俊老师的文字:
一个语文老师,起码应该具备两“头”:一个好笔头,一条好舌头,一个语文老师还应该努力做好两件事:一是利用母语载体在学生的心田播种一颗真善美的种子;而是让学生获得一张进入一级学校深造的门票。
至于两“头”这个观点,我曾多次听到。最早是大一入学初期,中文系的一个老教授给我们做讲座时说,中文系毕业的学生要做到两点——能说、会写。
我反观自己从念大学到现在,在写作方面还是在潜心研究、努力坚持的。大学时,为了写好一篇论文,常常要在图书馆翻阅很多书,也会在网上查阅一些资料,虽然没有像国外一些大学生准备论文时那样殚精竭虑,却也是经历过“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苦涩。
可能是内向,但表达欲又很强烈。所以从小就爱写日记,大学四年手写日记写满了一个正方形的硬面抄,虽然那些内容在现在看来,简直不忍直视,但偶尔翻看一下,也会哈哈大笑,仿佛坐了一趟时光穿梭机。后来嘻嘻出生后,开始在妈妈网上写育儿日记,开了微信公众号、简书账号,隔三差五地写写东西。
但至于“说”,我可就没这么多坚持了。更多时候,我只觉得自己口拙、嘴笨。所以尽量用微笑代替说话,以后也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二、语文教学目标序列化设定
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三年一贯的序列化目标设定。这个观点,我听完不禁频频点头称赞。一个把当老师作为人生理想的老师,应该努力争取从七年级教到九年级。不同年级的学生,语文学习目标是截然不同的。随着年级的推进,这个目标应该是不断加深变难的。
就拿作文来说,七上学生要能在作文中写清事情发展的四个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七下学生要会写人了,运用各种描写手法、自如安排作文的详略等等,八上学解题、八下练速度,九上积累素材,九下灵活运用素材。
这仅仅是教学内容方面的目标,还有学习习惯养成的目标,也应该是如此设定。我个人认为:七年级应该是养成读书带笔圈点勾画的习惯,八年级应该养成分析行文思路的习惯,九年级应该养成分析考点、归纳方法的习惯。但李华老师认为,从七年级开始就应该养成分析考点的习惯。这个习惯应该是贯穿整个初中的。这并不矛盾,可以多个习惯同时推进,个别习惯着重强调。
但是很多客观条件,让我未经历过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教学体验。我想,这也是很多老师的真实情况。我们可以如何弥补这种客观情况带来的缺陷,集体备课是不错的解决之道。一个年段的老师设定同样的教学目标,同一个课例在同年段里打磨后定型。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由年段组长统一要求硬性实施。前者比较容易做到,但后者就难了。
一个学生一生中遇上几个好老师,是人生中非常幸运的事情。一个老师遇上一个好导师,谁又说不是幸运的呢?但好的导师是我们从网络大量信息的冲击中筛选出来的,多听课多学习,才有遇见的可能。遇上李华老师,幸甚至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