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儿,何冰老师的后浪演讲刷爆了网络,朋友圈里一片赞誉之声。几分钟的演讲,大气庄重,每一个后浪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如何度过,我们同处于一条奔涌的河流。高屋建瓴,引人深思。遗憾的是像我这样的中年待业人士既不属于前浪,也算不上后浪,可能是属于垫在最下层的底浪吧。原因是即错过了前浪们拓荒期拥有的红利期,也错过了后浪们拥有的时间窗口。但不管是后浪、前浪还是底浪,在这个时代里,其实我们都在身不由己努力活下去。以下说说身边的见闻:
A广告从业者:今年是求生存的一年。
A先生是典型的精英,广告公司高管,在北京4套房,四辆车。最近天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把自己多余的房子租给了长租公寓,小奔驰租给了别人,一百三十多万的大奔驰已经不经常见他开了。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今年太难了,得缩减预算变卖家产求生存了!广告行业是一个提供中间服务的行业,作为乙方,它的存在是依附于甲方的需求,疫情时代,大部分的甲方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突然停滞,从年初到现在没有竞标也没有预算。他的收入基本上只有以前的十分之一,可想而知他的焦虑和压力。当然我是没有权利对他的生活进行担忧,因为他已经通过资产配置覆盖了生活基本成本,所求的无外乎是理想的实现,社会的认可等精神追求。最近一段时间,他玩起了直播、短视频。据他说,现在的甲方都从品牌投放改为了效果投放,也就是说直接卖货是甲方的最大需求。所以他要紧紧的追赶着时代的步伐,赶上这一波市场的红利,让我们祝福他。他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后浪,毕竟他也才三十岁出头。
还有一件事,前一阵他摇到了一个车牌。对,你没看错,他已经有四辆车了,结果还是摇到了一个号,他把号长租给了一个朋友,1.5万/年。真让人不由自主的羡慕!!
B互联网从业者:努力的人生没有终点
B小姐是资深互联网从业者。作为公司的核心骨干,工作内容包含了上到出席上亿资金的战略并购,下到办公室里督促水电工维修电力等。996、随时待岗对于她来讲更是家常便饭。她的人生字典里大部分时候是勇往直前、努力奋斗。当然有时候也是会显得略茫然,比如当下,她们公司处于倒闭边缘。她的主要工作变成了处理公司资产,和各种中介扯皮回笼资金;核算资金安置公司剩余员工;同时接受投资方的各种调问询,日以继夜的列表说明情况等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安抚员工情绪,处理员工的法律问题,协调处理园区的退租及疫情要求等等。至于自己的补偿安置,职业路径目前还处于未知,据她讲就是:站好最后一班岗,边走边看。
你要问她是什么职业,当然是著名的互联网HR。这是他们的工作特点,前一秒钟还在出席各种高大上的会议,接见外宾啥的。后一秒就有可能在处理厕纸不够,机房停电等。不过生活应该不会亏待努力工作的人,最近有公司像她伸出了橄榄枝,具体情况怎么样,且听下回分解
C 影视从业者:坚守阵地还是转型另寻出路
C先生和我是多年朋友,十几年前我们懵懵懂懂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天赋。虽然他是中专艺校毕业,但是在偌大的北京,也算是混的不错,一度也是年入百万起步。遗憾的时,可能限于知识水平,认知层面等问题,他与我一样并没有赶上如火如荼的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各种热潮。虽然赚的不少,但一直都是苦心经营,租房度日。
年初放假,他回了东北老家,时至今日,疫情稍缓之后他也并没有回北京。前两天他给我打电话,慨叹人生该怎么办。好像回北京并没有什么必要,在老家他也是接活儿,不用见面安排下去就好。可不回北京,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而且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好像这些工作也都变成了重复性劳动,并没有实质上的提升。是继续以前拉关系接小项目,还是另外再找个出路,转型是他电话里时常被提及的词语。该如何转型,最近我经常看见他在抖音上发一些短视频。有展现东北人的抖机灵,也有自己声情并茂的唱歌。祝福他能早日找到自己的转型路径。
我们这一代80后,不知不觉间已经变成了中年人,前浪与后浪的争论,在我看来是这个纷繁复杂时代里两种不同话语权的争夺。前浪比我们更成功,后浪比我们更年轻,他们都是时代的精英,更多像我一样的平凡人都是沉默的一代,上有老下有小,与其抒发情感与人争论长短,莫不如低下头找找机会多挣点钱。毕竟不论是前浪还是后浪,熬过疫情,回到有安全感的生活里才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