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搞清楚问题的背景
一个问题问出来,一定有导火索。没搞清楚问题的背景,就不知道正确的用力点,事情也不会妥善解决。
打个比方,现在所谓的热点事件往往都渲染弱势的一方如何被强势的一方欺负的多惨多惨,却很少交代清楚事情是怎么样发生的,弱势的一方如何引起他人的愤怒?
如果不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只会火上浇油,乱上添乱。
再比如分析历史问题时候,要特别交代历史背景,是哪一朝代,哪种情况下发生的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什么因素导致的,才好针对性的分析问题,否则同样发生某种事件,可能对于事件的解读就会有各种异议,那么解读也就有各种歪曲的走向了。
很多背景没交代清楚,自己表达自己状况也会自觉麻烦,感觉无处下手。
2,各方面利益关系
任何动态的事情都牵涉他人的利益和感情。
比如销售产品本身就是涉及到员工、主管以及操作手法。
再比如双方就某事进行沟通,本身也涉及到沟通者双方彼此之间的操作手法的互动,既可以事前预演沟通如果出现失败怎么办,会出现哪些沟通失败?需求了解不到位?还是准备不充分?还是彼此之间错位了解了吗?还可以事后复盘,总结再提高。
一件事情发生了会牵涉到那些人的利益关系,然后又会如何演化?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而不只是单纯的考虑分析一个问题,换句话说一个问题本身就是点状思维的产物,我们要寻根追底,把整个事情连成一条线,再把一层层连起来的线组合成一个网络。
3、搞清楚问题里面的概念
要确认每个问题里面的概念你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比如判断一件产品会成为风口,你知道这意味着这是个大市场,会成为一个趋势,那么遇到相似的问题,你就可以往里面套。而且你也知道这会牵涉到哪些关系,这些关系之间又存在哪些利害相关的内容。
4,明白出题者的意图
高考作文出题意图,本身就是希望通过某一事件的反思来建立大家的思考深度。这是通过刚需来建立的,并且通过模考来反复驯化。所以一个问题的提出,一定带有出题者或者市场的意图,这个市场就是利益相关方的关注反映。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出题者的意图是相对明确的,在开放的空间里,出题者的意图是考究被试者的价值观的。
选材任能,明白对方为何出题,才能集中精力资源回答好。
治理国家,知道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是执政党的执政根基所在,否则合法性就不存在,就会容易推翻。
治理省市地方,考究gdp水平,就是明确出题者也就是上级的意图,才好针对性的提高政绩。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明确了对方的意图,才好有的放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