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500字每周500字
读书偶记《终有一死》

读书偶记《终有一死》

作者: 易木成华 | 来源:发表于2017-05-21 23:15 被阅读31次

我所知的只是不久必将死去,我最不了解的便是无法避免的死亡。——法国思想家巴斯卡

读了美国外科医生阿图·葛万德写的《最好的告别: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看书名就知道大致内容了,关于临终关怀的一本书。实际中文译名根据书的内容作了意译处理,我感觉原题的意味更好:Being mortal 凡人---终有一死,所以我更倾向于《Being Mortal---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终有一死:关于医疗和临终的事项》)。
临终关怀也是近几年在国内开始传播的,但实在有限,根据网上查到的信息,山东是济南五医最早试行(1999年),2006年停止。2009年千佛山医院肿瘤科试行半年停业后济南再无类似机构。实际上目前全山东类似机构也是屈指可数,了解得人其实也非常少——从我们的文化来说也是一个忌讳,尤其是面对老人谈论死亡——其实何尝是老人,要是让我一本正经的谈论这个话题,我也会浑身不自在。
外国文化不清楚,我们自从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从此主流思想中就没有了或者说极少有严肃的关于死亡的思考。今天看起来,孔先生的这句话反过来说何尝没有道理?生死是一个统一体阿,尤其是对老年人,对死亡以及临终的思考缺失,讳亡忌死,无知和逃避的话,怎么走好人生最后一段路呢?
其实不论年龄大小,都应该有一些关于死亡的严肃思考,现代医疗技术可以延长认得生命,但生命不仅仅是活着,还需要有尊严和质量。
目前, 国内所说的临终关怀大多聚焦在临终期。而此书不仅仅谈论对临终老人的陪伴、关怀,还一并谈到了过度治疗,理性面对不治之症等问题。书中不仅谈到作者自己的父亲面对颈椎肿瘤时的心态,还从养老机构到关怀医生,列举了详细的患者例证,值得每个人思考——随着中国跑步进入老年社会,陪伴、养老、临终等问题之剑已经高悬在我们头顶了,而且使我们每一个人必然要面对的!
反对过度治疗,正视死亡,有尊严的走完最后的一段路,是理性的表现。尽管往往人的求生欲望强烈到能淹没理智的高峰,但如果有合理的认知,必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当然,这确实很难,社会的认知,个人的认知,都需要时间和理论建设。另外,事不临身不知深!当我们自己年老时,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天天衰老无力,心态会发生什么变化?谁知道呢?

相关文章

  • 读书偶记《终有一死》

    我所知的只是不久必将死去,我最不了解的便是无法避免的死亡。——法国思想家巴斯卡 读了美国外科医生阿图·葛万德写的《...

  • 凡人,终有一死

    “凡人,终有一死”,《权利的游戏》中,无面者的“誓言”。 是的,凡人,终有一死。我们的权利,金钱,名誉,一切终将尘...

  • 终有一死

  • 终有一死

    如果我对某位感兴趣的人能有更多的了解,我是不会将我的事情拿到简书里喋喋不休的 。 其实,在这里,我也不是什么都可以...

  • 😁

    人终有一死,就先灿烂的活着。

  •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

    人终有一死,把握当下。 纪念李敖先生。

  • 好文共勉

    既然人终有一死,为何还要活着?看完这篇我心终于醒悟 原创: 哲学吴 哲学与诗画 既然人终有一死,我们为何还要活着?...

  • 人终有一死

    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如今的社会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然而给了我们或者影响我们祖祖辈辈的人是重于泰山的...

  • 人终有一死

    一个人去世,不是要用哭用伤心难过来表示的。可以有更好地表达方法,人已经去了,但这个人留给身边的人,共同经历的一起生...

  • 人终有一死

    死亡的话题,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很避讳。死亡其实有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我其实非常相信人是有第六感的,尤其是对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偶记《终有一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rbv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