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20年3月20日,周五,晴,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549天。
我在清晨鸟儿的啾鸣中醒来。冬远走,春来了。花红柳绿,万物复苏,跟随季节的流转,我们的心也是同样雀跃的。我在床上思虑不断,由此及彼,由浅入深,似乎一篇新的文章马上就可以出炉。
然,待披衣起床转战书房,习惯性动作,依然是打开百度,查看疫情,关注美国、塞尔维亚、意大利、伊朗、法国、德国等各国最新情况,这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给学生上的哲学课正讲到哲学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讲到否定之否定规律、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讲到原因与结果、偶然和必然、本质与现象等几大范畴,这些哲学知识,确实需要紧密联系当前全球的实际,尤其是疫情爆发之下,每个国家的领导人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的素养。希望让学生们能真正用哲学的观念指导起来去看世界,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透它的本质。
然而,每日在这上面一停留,似乎就难以静下心来,让所思所想付诸成文。
其实,作为一个喜欢阅读和深度思考的人,每一日我可以写作的题材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每天清晨醒来的时候,不自觉的,几乎每天早晨我都会构思出一篇文章来。然而,最近的我似乎也变成了“雄心万丈躺在床上”的人,所思所虑甚多,所记所写甚少。很让我觉得遗憾的是,所思所想,一旦没有付诸成文,事后便灵感不再思路枯竭。这就像钱钟书先生在写《围城》的时候,同时还有另外一本书也是写出来了的,无赖稿纸丢失,后来,先生数次想再写,但灵感再也找不到了。这就是思想的不可复制性吧。以我自己的经验,更是完全印证了这个理论。有一天我大概是四五点钟醒来的,当时觉得自己的头脑从历史进入文学,从文学进入哲学,从哲学进入心理,从心理进入宗教,颇觉自己荡气回肠、思绪奔涌,一篇可以上万字的原创长文似乎即将要喷薄而出。然而,被琐事拖绊,三天后任凭我在书桌前冥思苦想,终是徒劳。
为此,我在书桌前祭奠我那流产的思想的洪流,我悲哀着自己的无所事事光阴虚度。这几年来我曾无数次的希冀,希望自己的写作不再需要像现在这样在手机上面一字一字的码,而是能够做到出口成文。这样,我就可以像把天地当书桌、随时随地阅读一样进行写作。然而,这么多年来,始终没能实现这个愿望,所有碎片化的时间只能交给阅读而不能是码字,这样,很多计划总是不能完成。
原因何在?我将如何改正这样的错误?我一遍遍的问着自己。
似乎是:第一,思维固化。每次拿起手机,进入简书,自然而然的、习惯性的,总是一笔一画来码字。而用讯飞语音,总觉得自己说不出来。其实我发现,如果我能够用一字一字码出来,那么也一定能够用一句一句说出来。这只是一个习惯问题。逼自己一把,坚持三个月坚决不打字,而是用语音来说,说不定从此以后情况就会大有改观。
第二,懒惰、不自律。虽说因为课堂教学的要求,需要了解更多的时事,但其实,也虚度了不少的光阴。或许从今而后,一旦有新的思想观念需要构思成文,立即让自己安静下来,把所思所想付诸纸上,减少自己生命中的遗憾。
细细想来,自己最近有许多的计划要实施。比如说,从2020年1月中下旬疫情在国内肆虐开始,作为心理咨询师且自认为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我就很想为疫情为同胞做点什么事情,我不能亲赴前线,然而我手中有笔,对于写作爱好者笔就是武器,这一点,罗马的凯撒、法国的拿破仑都有过论述,所以,作为历史的狂热爱好者,作为一个喜欢无所不读的人,我一直想细细的梳理一遍人类历史上的瘟疫史:它们的起源,它们的传播过程,它们造成的灾难,人类为了对付它们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在此过程中人类的心理应对……为此,我是那么迫不及待地回到了我的可以称之为家庭图书馆的家,并为此在网上购买了一堆相关的书籍,虽读过了好多些,但相关的文章却都只在我脑海里。看来近期还需要细细的研读并一点一滴一字一句付诸成文。虽说对于国家层面或许无用,但普及相关的知识,哪怕只有三个人愿意看和听,抚慰到了一个朋友的心灵,也是值得的。
再比如,最近带娃的新进展。因为疫情不能去学校上学,孩子整天待在我身边。故而,我们有很多的时间可以一起研读历史和其他的学科。我很欣喜地发现,我们的亲子历史进行得异常顺利。并且,可以毫不吹牛的说,我们的亲子历史借鉴了犹太教育、美国教育等的模式,应该是具有开创性的、独一无二的。我想把我们每天一起学历史的过程翔实的记录下来,或许,会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能从中受益。
当然,我最近读了很多的文学书,像《平凡的世界》《红楼梦》等。有时,做家务、走路时我是听书,许多次,我走在路上,听到其中的某个情节,我突然怔住了,心海掀起万丈波澜,心动情动,泪,突然就滚落下来。有次,我书桌前静坐,品读《平凡的世界》,孩子就在我身边看她自己的书,我却突然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些瞬间,都是生命中实实在在的时刻,值得记录
……
还说什么呢?写完这篇文章,一切按照自己新的规划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