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线上训练营中有一个作业,即读一篇战友曾经写过的文章,并写读后感。
我问了一下战友,希望我读哪篇文章?战友说,可以读读她之前写过的说书稿。
进入战友的简书,开始寻找,发现战友写了很多篇说书稿,平均是每周一篇;当鼠标滑到《业力管理》这篇时,突然停下来:
因为这本书在5年前我也读过,同时,因为我是一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从佛法的角度来说我对“业力”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但是这本书的内容我己经完全记不起来了。
然后,我翻了下书架,找到了这本放了5年没有再碰过的书。
本来想要不自己再读一遍,再来看战友的文章的。后来想想,算了。
一是自己这两天还有很大的备课的工作量,完成日更我还要去备课;另外也是想战友的文章既然是说书稿,那么我就以一个不了解这本书的读者来阅读战友的文章,看看自己看完之后会是什么感受。
接下去谈感受:
1. 文章整体架构非常清晰,总分总的结构让读者的阅读效率大大提升;
2. 文章并未就原书的目录进行拆分,而是在原书基础上总结出三大部分更加便于读者理解;分别是:什么是业力?业力的八大法则,以及业力的规律。
3. 由于该书作者是一位美国人,又是一位佛教比丘,所以原文书中引用的案例、语言的表达等也会受到环境和文化的因素使得中国人阅读起来会有些别扭和不适应。
而战友为了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业力的几大法则,分别用了我们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来进行说明和解释,这是非常有亮点的部分;
4. 总体字数在2400字左右,这使读者阅读毫不费力,不至于字数过多看不下去,也不至于字数太少让读者还没尽兴就已经结束;
5. 业力规律总结的很棒,说出了书中想表达的核心;
如果说以上5点是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那么接下去想从微观层面也就是说从内容上来谈谈作为一名读者读完后的感受;
首先,在第一部分什么是业力这个模块,作为读者的我依然没能真正理解什么是业力,尽管作者举了两个案例来说明,但这两个案例使用的是否正确以及定义的是否准确这使我有些疑问。或许是因为我是佛教徒的原因,所以我的理解与作者(战友)的描述是有差异的;
当我有疑惑时,我也翻了下原书,想去寻找下原书的定义,发现原书的定义和我的理解还是符合的;
第二,关于业力法则这个模块,作为读者真正的感受是:记不住,不会用。与其每一个法则都简单定义,不如选取其中2-3个重点法则详细介绍;
第三,业力管理一书想表达的真正的核心到底是什么,读完此篇说书稿后依然还是有些迷茫;虽然有业力规律,但描述有些简单;或者说,全文中缺少一些一击即中的亮点表达,能使读者印象深刻的内容;
最后我想说,如果让我来写这篇说书稿,我一定没有你写的好!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