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在那个灿然盛夏,叮咚作响的大学生活奏响了我青春的舞曲。犹如终年白雪覆盖的大山遭遇了烈日的侵袭,18岁的我孑然一身,毅然地投入了QQ网聊的大队伍,露出了自我张扬的本色。除了应对每天的学校课程,我每日的爱好便是登陆QQ和网友侃大山,面对天南海北网友的发问,我竟以一敌十,全不在话下。当我感到话题说尽,话术用光,灵感枯竭时,我便华丽转身,一头栽进了学校图书馆。我如书虫一般,饥饿地啃食着古今中外名著、经史哲类典籍,新锐作家作品集、网络畅销小说集一本本地搬回宿舍。那时的我读书只是为了和网友“华山论剑”时吊下书袋子,过过嘴瘾。
直到薛大奇的出现,直接终结了我走上文学创作的可能。
大奇是我西安的网友,年纪大我好几岁,但我俩线上聊天十分投缘,话题自来,关怀适度,偶尔开开彼此的玩笑,默契的告别下线。几个来回之后,对双方了解多了,惦念便也滋生了,最后我还斗胆向他表白了。本着练就一身技艺的原则,见大齐没有理睬我,我便狂轰乱炸写了几封情书发给他。大概是暧昧作祟,仰慕推波,一番软磨硬泡后,我要到了他的联系电话。
结果大齐一个电话就将我砸晕了。大齐说他已婚,名下有一女,能得小女垂涎实是罪过,同时对自己之前的谎言表示歉意。对此,我只想说:食色性也,人之大欲也,何罪之有?
好一段时间我不再上网,但大奇偶尔会发来几条短信,关心我的学业。问候短信引来的是我的电话质问,电话质问最后却演变成了电话情缘。在这有限的两年时光里,电话成了沟通彼此的媒介,在这种欲拒还迎的心态下,我的耳朵享用了上百句情话,我的手机记录了恋爱中男女分分合合的种种剧本。这其中的爱恨情仇、嬉笑怒骂,似乎已到生命不能承受的极限,但最后却又发现男女主人公甘之如饴。
奈何,缘来缘去情终散。最后,大奇以一场病痛退出了剧本的演出。
我不知道,十几年过去了,我们早已不再联系,大齐对我是爱多一点,还是恨多一点?我只知道年岁渐深,遗忘的事越来越多,远去的人很难再相聚。但只要想起他们,心中总是无比的亲切,又莫名的生出感动,大家愿意称它为“温馨的回忆”,而我更愿意称它为“青春的献礼”。
因为与“君”相识,让我完整地拥有过“青春的悸动”;因为与“君”相识,让我虔诚地经受了“岁月的洗礼”。
我还要对他说一声:与“君”相识,白首黄眸终不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