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皮肤与心身疾病(5)

皮肤与心身疾病(5)

作者: 蓝天的底色 | 来源:发表于2024-08-31 21:43 被阅读0次

次级皮肤的各种样貌

躯体化

湿疹,牛皮癣,白癜⻛、顽固性皮炎。

转换障碍

突然无病理性地瘫痪、失声,失聪,这些症状是心理冲突或创伤转化的一种

身体语言

未能获得足够的容纳和抚慰,过分地进行控制或遏制情感、以自我规训、过度清洁整理、囤积物品,来建立一种有序和可控的外部空间,管理自己的心理状态,防御内心混乱和不确定性的恐惧。

着装、洁癖、囤积癖,制服、名牌包,奇装异服。

制服,比如有一些服装能让人感到有一些权利感,这就是他的次级皮肤,能够让他觉得我是有力量的。

性格盔甲

强迫人格,偏执狂,自恋人格:薄脸皮自恋,厚脸皮自恋等...(通过强迫或外投射以及自恋性防御提供心理上的保护,防止焦虑的渗透)一种稳固的性格形式存在在一个人格当中。

强迫性人格,会有很多的强迫性思维行为试图去缓解他内在的焦虑,驱动内在规范化完美,从而达到可控。

偏执狂,把外部的世界都体验危险的、可怕的,他会把内在的所有的坏、所有的危险、伤害都会投射给外部世界给身边的其他人,内在会带有很多的敌意,对关系都不信任,或者是将关系隔离开等,这样会让他在很大程度上能去建立好的关系,以及去享受好的关系带来的温暖的体验。

自恋人格

有薄脸皮和厚脸皮自恋。

薄脸皮,就是他的皮肤是很薄的,外在的稍微一点刺激都对他是一种伤害。自尊比较脆弱所以这种脆弱感会让他在人际交流中比较敏感。在意外界的评价会采取回避的策略。

厚脸皮皮肤是厚的,皮肤的这层膜变成了盔甲,厚到外部的刺激无法入侵,不在乎外界的评价,虽然内在是低自尊,但在外在呈现的是我什么都是对的,都是好的。一些反社会人格会具有这样的特点,没有羞愧感。

自我损伤

如割腕、自伤、都可能是用来调节过高的情绪张力,通过物理上的痛感来暂时转移心理痛苦。

人际回避

过分的独立或回避亲密关系,是为了防御早期依恋关系中的创伤的保护行为。

精神分裂及非现实症状

为了逃避不堪忍受的现实而发展出的一种极端防御机制,分不清楚内在和外在,失去现实感。

比如有人觉得被装了监听器,这样的皮肤是没有被覆盖的很好的,失去了清晰的界定感。

比如完美主义能够帮助人把事情做得很好,但是又会耗费很多的精力来打理他,没有办法更松弛的享受生活。

广场恐惧症

比克推论,广场恐惧症也是心里皮肤没有建立好,一到广场没有皮肤的隔挡来保护,感觉到内部要濒临瓦解。所以那种空旷的感觉让人没有安全感。小卧室有的人被子会裹紧一点,有小孩喜欢帐篷,相当于一个界限,就像皮肤的那一层膜一样,能让他的心里产生安全感。

相关文章

  • 心身疾病与意象对话——听课笔记

    1、几乎所有的病都是心身疾病,心血管疾病与愤怒、压抑相关;胃肠道疾病与焦虑相关;皮肤病与人际关系中缺少依恋有关—求...

  • 皮肤问题也可以找情绪的茬儿

    皮肤疾病中也有一些是心身疾病,例如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心理因素在这些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焦虑...

  • 心身疾病与症状

    1、疑病症:求关注,依恋不够;联想到家中老人有段时间坚持自己生病,反复检查,并未有病,反思那段时间,工作及其他事情...

  • 心身疾病

    随着

  • 心身疾病

    近代的西医医学教育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导向,片面强调生物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忽视了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 心身疾病

    心理与生理,情志与疾病 为什么饿的时候很容易发脾气?[https://mp.weixin.qq.com/s/fbW...

  • 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三七写作营

    20200710 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 大量证据表明,什么人得病,什么时候得病,与人格因素有关。 如冠状动脉梗塞,高...

  • 心身疾病解读

    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都知道,中国人和西方人心理上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西方人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比中国人更直接,他们...

  • 48:心身疾病

    Note: 1. 心身疾病一般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但不表示身心是分离的,一切身体问题都或多或少伴随一些心理...

  • 家庭治疗有感二

    心身疾病与症状: 1、疑病症:求关注,依恋不够;联想到家中老人有段时间坚持自己生病,反复检查,并未有病,反思那段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皮肤与心身疾病(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hg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