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上班,重复的做事,相似的事情反复做,突然在想,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西西弗斯,不停地推石头上山,临近终点石头又滚落山底,只能从头来过。重复、挣扎、无望,上班的人总有一天会退休,西西弗斯总有一天会倒下,差不多的处境。
原来,将上班理解为一种惩罚也没有错。如果年轻时好好努力,如果年轻时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可能对职业的选择会更加慎重,不会那么盲目,没做到,结果就会变成一种惩罚。
成年人的糟糕情绪大多是工作或者家庭带来的,积攒了太多的焦虑、抑郁、恐惧的情绪。
说到情绪,想起了《头脑特工队》,导演是彼特·道格特和罗纳尔多·德尔·卡门,他们还是电影的编剧,不得不佩服创作者的想象力,将情绪拟人化,创作出了小女孩莱莉头脑中的乐乐、忧忧、厌厌、怕怕、怒怒五个卡通人物,生动的展现了莱莉从明尼苏达到旧金山的情绪变化,莱莉面对糟糕的环境、陌生的学校产生了诸多的负面想法,作为主导的乐乐和总是被排斥的忧忧意外离开了头脑主控区,乐乐为了帮助莱莉找回快乐,和其他的几种情绪及想象中的伙伴Bing Bong一起帮助莱莉重新变得开朗的故事。
影片中的忧忧总是郁郁寡欢,被她触碰过的记忆球都会染上忧郁的蓝色,乐乐不希望莱莉忧伤,禁止忧忧触碰记忆球,还限制忧忧的活动圈,不希望她影响莱莉的情绪。
对忧忧的排斥,像不像世人对忧郁抑郁情绪的不理解,谁都希望快乐永相随,不喜欢接触到抑郁和忧伤。
可是花无百日红,怎么可能一直快乐。即使电影中的乐乐一直是小女孩头脑情绪的主导,但她也没办法一直掌控和左右莱莉的情绪。
生活总是不停地变化,没有办法停滞不前。明尼苏达州的快乐,终究没办法在旧金山继续。新的环境需要适应,最开始的落差带来的不开心在所难免。
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的状况,兴趣、友谊、亲情都会受到影响,很容易恐惧、厌倦甚至于愤怒,这时快乐和忧郁都会离开情绪的主控区。
如何重获快乐,这很难,可人们终究需要找回快乐,乐观面对生活。
其实,每一种情绪都在保护自己,忧郁也是。只有将脆弱、低落、难过等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不郁结于心中,人才会释怀、才会成长。
忧郁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她也是一种疗愈,接纳忧郁,接纳每一种情绪。
影片中莱莉想象出来的朋友Bing Bong用尽所有的气力消耗了所有的能量,终于让乐乐离开了遗失深谷。看到这里有点难过,可现实就是,我们不得不遗忘某些美好的记忆,才能寻回快乐。
成年后常常处于不开心的状态,我想我的乐乐也渐渐离开了主控区,有时候甚至很难寻找到她。也许,她也和影片中的乐乐一样,正奔赴在回归主控区的路途上,她在努力,我也不该放弃。
乐乐需要忧忧的陪伴,乐乐发现了忧忧的价值,怕怕、厌厌还有怒怒在乐乐她们离开后,努力维持着主控区的正常运转,不同的情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正视每一种情绪,不必过度夸大某一种情绪的力量,其实,他们都在保护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