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想要看《东方快车谋杀案》但不想被剧透的,请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滑稽)之势关掉这篇文章!!
友情提醒:以下内容及电影配合爆米花食用更佳(˶‾᷄ ⁻̫ ‾᷅˵)
《东方快车谋杀案》预告片首先,来个简短的评价。这部影片不差,但也算不上好。
对阿婆的书迷来说,这就是一部看起来很好看的花瓶,但是一抱起来就碎得七零八落的表意不明的影片。
这样一部聚集着大咖的影片,不禁让我想起《布达佩斯大饭店》,同样,后者尽管人物众多但人物塑造显得很出色,每一帧特写都能从戏剧化的动作和表现中体会人物特点,而前者每个人物每个角色的特点都演绎得很棒,但是雷切特的台词和戏份过于少了,这个人物的塑造上是相对失败的,因为太少,观众甚至来不及记住他就谢幕了。
片尾观影途中,我是以对待一部悬疑推理片的态度来看的,所以把关注点放在了前面铺垫的推理和案件分析(其实影片看不出来太明显的分析)上,但是似乎导演想超越前人翻拍的经典或是知道大部分观众都知道结局,不按悬疑片套路走,处处摆着可见的关键线索,而小说中分两轮询问才得到进一步的线索影片中波洛一次性得到,观众轻而易举地便知道,这一车厢的人都和那个案子有关啊,那怎么会那么巧。便顺水推舟般想到可能所有人都和雷切特的死有关。
但只有轻易得出的结论却缺乏细致入微令人拍案叫绝的推理。
推理方面显得极为不足和仓促。影片总长度为114分钟,并不算短,却没有表现推理的细节,原因可能在于导演本身。
导演本人是戏剧大师,同时也是波洛的饰演者。不得不承认,全片的画面非常美且令人震撼,建筑恢宏而又富有时代气息,火车站各色的着装和不同的肤色,徐徐升起笼罩长空的火车浓烟,还有在屋顶路边向火车招手道别的居民。冰雪覆满苍山,皑皑白雪透露着冷艳和美丽,车厢内装饰十分精致,仿佛把观者带入那个时代之中去,在车厢内的景观,仿佛有点过于梦幻更加让人无法确信是悬疑推理片。
波洛有人说,这也提示了我们悬疑片也可以不恐怖。
悬疑片本来就不该恐怖,只是随着剧情层层推理慢慢揭开谜底内心总会忐忑和气氛渲染需要而已。而这种悬疑推理片,更应该注重推理,并适当地营造紧张气氛。
(但是也不应该是人物各种美画面各种美的影片啊喂!又不是莎翁的话剧!也不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啊喂!)
每个人物我就不都谈一遍了。先谈谈波洛这个主要人物。从他的法国口音方面可见导演也下了功夫,强迫症的塑造很棒(同为强迫症表示有共鸣),影片开头交代了一个与东方快车谋杀案毫无关联的事件,但由此强调和突出了波洛观察事物的细致和出人意料的推理能力,但仅仅只是突出而已,戏剧化但缺乏道理。
然后影片由此走上了强调他观察事物的细微和一再向观众交代列车上的乘客一个又一个与阿姆斯特朗案相关的不归路。
雷切特的戏份虽然少,但在他的脸部特写中,德普的演绎里,那张看起来就像坏人的不讨厌喜欢甚至让人感觉害怕的脸真是完全符合原著和期望啊!
德普饰演的雷切特和我一起观影的好友对我说,不该看预告的。
毕竟天下电影千千万,只有预告最好看。
好友说要买爆米花,我还犹豫了好一阵子,怕影响悬疑片的气氛。但当我们抱着爆米花,嚼得起劲的时候却觉得毫无违和感,反而很庆幸自己的选择。这或许像网友说的,更像一部温情片。
影片比较出彩的地方一是人物塑造,二则是它片尾情感的迸发了。
导演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将人物安排在隧道里等待。同影片开头一样,面对着罪犯,波洛说出了真相。
在密闭空间里,似乎情绪更容易膨胀、爆发。
赫伯德夫人的控诉,仿佛如一记记闷雷劈头而来,声泪俱下地揭开了一个悲剧背后的无数个悲剧人生。沉溺在忏悔和歉疚里转而信教的保姆,生活在恐惧和黑暗里的小女儿,失去爱人的律师,痛失儿子的母亲,悲恸于失去挚友的上校等等。
十二个人,组成看似正义的审判团。让我想起影片《十二公民》,正义本身,恐怕本来就不确定。大众的选择不一定就是正义不一定就是对的。集体暴政在历史上也并不鲜见。
影片中有句台词“法律有时候不等于正义”。诚然,真理越辩越明,而正义却从未有明确的边界。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这场判决,才有了这十二刀深浅不一的复仇,才有了波洛“结论都摆在你们面前,我可以荣幸的告退了”这样释然的离去。
这部影片在片尾处算是蓄足了情感,就算有人在观影时落泪了我也并不觉得奇怪,这种复仇本来就是饱含爱和绝望的。而爱总是一次又一次挑战我们的泪腺。
作为阿婆的书迷,在此我建议各位看官去读一读阿婆的原著,小说中推理方面显然更优,读罢会让人产生原来如此随即深深感叹道情绪,而这部影片,看罢只有“哦,确实和我想的一样”的情绪,难以让人印象深刻和恍然大悟。
另外,也推荐大家去读她的波洛系列的小说。
请记住这位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
感谢读到现在的你。
附:(不正经吐槽)
1.德普辣么帅!!!凭什么几句台词还删掉一部分!!脸部特写也能演绎得那么棒,厉害死了!!
2. 波洛的胡子emmmmmm但是眼睛真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