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源于古代帝王封禅祭祀。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史记·封禅书》还记录了封禅起源:“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路史》中记载,作为炎帝后裔的蚩尤“兴封禅”,也透出封禅起源的消息。
汉代班固《 白虎通义 》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示黄帝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当然更要报告帝王的政绩如何显赫。
光武帝之前,秦始皇封禅泰山,汉武帝前后六次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就连秦二世胡亥在短短的执政生涯里还紧赶慢赶去了趟泰山刻石为记。封禅的实质是为巩固皇权,粉饰太平,宣扬君权神授,表彰帝王功绩。
公元54年,光武帝东巡,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诏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令屯田。”说实话,读史到此,我对光武帝的清醒、清明真是敬仰万分、击节称叹。
公元56年,上读《河图会昌符》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上感此文,乃诏虎贲中郎将梁松等按擦《河》《洛》谶文,言九世当封禅者凡三十六事。于是张纯等复奏请封禅,上乃许焉。(《资治通鉴》卷第四十四汉纪三十六)
耳光来的如此之快,两年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万民乐业了吗?再清醒的认知、再通达的智慧也抵不住光武皇帝在历史的长空留下“朕到此一游”的欲望罢了。
吾谁欺?欺天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