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书叫《100个基本》,类似于原则这样的,其中有句话叫“经常会有钱不够、时间不够的情况,但是坚决不要把这样的话说出口。在忍不住要说的时候也强行咽回去。”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两句话招不来任何同情和帮助,它只传达了一层意思,就是在约束条件下,我不愿意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了。早几天看到有人分享这段话的时候,,心里会有疑惑,现实情况是很多人会觉得时间不够用,究竟要做点什么才对时间不够这个状态有帮助呢?看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书后,豁然开朗。
001早上无论10点半上班还是十点上班,我差不多都是九点就到公司了。然后上上厕所,吃点早餐,冲杯咖啡,悠哉悠哉地一个早上就没有了,当我没有把定下来的任务完成的时候,我开始焦虑,我开始埋怨时间不够,因此时间也没有好好对待我,依然是决然地离去了。所以及时行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战胜自己的拖延症。
002 迟迟地我终于开始行动起来了,打开电脑开始尝试去完成邀请信的任务,自己之前没有写过,感觉很难。这个时候可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我先找之前一些其他活动的邀请信来参考一下,把信的大概内容草拟出来,接下来是去处理我觉得最难的部分,就是书信专业术语。可以通过搜索相关术语或者再去参考一下其他相关的邀请信。两部分结合起来再做修改,那么一封邀请信就大概完成了。
003 中午午饭准备时间,我可以在等待午餐的时间会完成一些打卡任务或者做一下相关的资料搜索。所以在管理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思考任务的串行与并行关系。有些工作必须是串行的,有些是可以并行的,一心两用的,所以上下班时间或者洗澡的时候可以听书等等。
004我也想把邀请信写得好,让领导一看到就满意,就赞不绝口。这是我想要的,但是我自己有什么呢?我想要什么和我有什么两者的不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是现状是怎样,我需要清楚明白。我没有这方面的写作经验,我有的是学习和探索的心,所以我需要学习。
005有用的事情怎么坚持做下去?-------为那件事情多找点乐趣,让自己坚持起来会更加容易点。因为大家都喜欢做有趣的事情。
006“爱孩子是一回事”,“会爱孩子又是一回事”,“爱孩子”和“会爱孩子”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要善于使用这种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也有刺激作用的句子。
007我时常和老公沟通的时候容易发生争执,因为很多时候我没有把话说完他就表示“我已经了解你要说什么了……”但是最后我发现我说的和他理解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如何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是“过早质疑”为了让自己听得更有效率,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到对方把话说完。听别人说完话后,我们要用自己的理解去确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有偏差。不妨套用“你的意思是…….是吗”或“你的意思是……我理解得对吗?”或者“那你看我这么理解对不对…….”
008我堂姐夫原来以前小时候有学习了5年小提琴,但是一点都不愿意去说出来,因为那段学习的日子让他觉得很痛苦,除此之外他也是把小提琴技能忘记得干干净净。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这种大脑自我保护功能虽然可以保护了自己,让自己能更容易从痛苦中出来,但是这种功能也有副作用。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学习小提琴的时候特别痛苦,那么大脑为了保护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小提琴需要记的知识忘记。所以我很有感触地知道让孩子学习任何东西时,要想办法地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
009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各种兴趣班,想看一下孩子对哪门课程感兴趣,然后再决定培养。其实很多时候就算孩子主动选择一门课程,刚开始很有兴致,但是总有激情燃尽的时候,激情燃尽时就是放弃的时候。所以究竟是有了兴趣才做好还是先做好了再慢慢有兴趣呢?我当初给孩子选择小提琴是因为儿子同学妈妈教小提琴,就因为熟悉和方便就开始尝试了,没有兴趣这一说。但是但孩子接触后,我一直用心去引导,他学起来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好的时候,那种学习的主动性更加强了。今年八月带他去新加坡参加了比赛,在那个氛围影响下,他回家后自学了揉弦,很多时候都情不自禁就哼起了曲子。每个周末的室内乐练习,虽然两个多小时,从来没有说不想去上,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了。所以当他做好了,兴趣就自然出现了。
010时间不可控制,我们要注意时间的积累。之前学习了《刻意练习》这本书讲了一万小时理论,其实也是在说时间积累。端正心态,耐心坚持,你也会与成功做朋友。
如何把时间当朋友,我读完这书后,有了很多思考,觉得内心很兴奋,因为读书汲取知识的过程让人兴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