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把头靠在爸爸肩头,爸爸一脸宠溺地看着她,“你病了瘫了,我们不管你,那我们还是人吗?”爸爸抬头看着我们姐弟三人说,“我们一家人还怕服侍不了你一个人?”
看着妈妈和爸爸腻腻歪歪的样子,我真是惊掉了下巴。我和弟弟对视了一下,露出疑惑的神色。这是我认识的老爸吗,一个冷漠寡言、感情内敛的人,什么时候学会散狗粮了?
父母结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的农村还是流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二十四岁那年,同村的姑娘差不多都有了对象,而她却无人牵线,外公心里着急,拜托弟媳做媒。外叔婆的娘家在白家荡,了解到村上的胥寡妇家有个适龄的小伙子,经牵线,双方父母都同意了,但母亲坚持要自己相亲,不然宁愿不嫁。外叔婆说:“哪有姑娘亲自去看人家的,也不怕被村里人笑话。”外公知道她个性倔强,拗不过她,就说:“要去你自己一个人去,没人有闲功夫带你去。”
母亲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一个人去白家荡打听男方的情况。那是初春时节,麦苗已经返青,杨柳正在吐芽,她穿着花棉袄走在田埂上,两条乌黑的辫子前后跳跃,正在田里干活的农人,看到陌生的姑娘走来,纷纷抬头观望。她感到有点窘,低头快步走过田野。到了白家荡村口的小桥边,停住脚步,开始打量这个村庄。绿树掩荫下的粉墙黛瓦,成片的晒场由青砖铺就,一条小河碧波荡漾,河埠上有几个老妇人正在淘米洗菜。
她正想着该如何打听,只见一位上身穿着蓝色土布夹袄,下身着同色棉裤,手上挎着篮子,裹了一双小脚的老妇人向小桥走来。母亲微笑着上前问:“阿姨,我想问一下,白狗大家是哪一家?”那老妇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母亲说:“姑娘,你从哪儿来?”“我是庄前村的,来认认白狗大家的门。”“哦!你是小华,我是狗大的妈,我带你去家里喝口茶,狗大他去地里施肥了,我叫人去喊他回家。”
母亲跟着奶奶回家喝茶,让村里的小孩子去地里喊父亲回家,父亲急冲冲走到家门口,看到家里坐着一个姑娘,吓得不敢跨门槛,搓着手、红着脸、低着头,在门外站了一会儿转身走了。母亲坐在门里面大大方方地仔细端详他,一米八0以上的高个子,结实匀称的身材,上身穿着青色的土布罩衫,肩膀、手肘处都打着布丁,一条洗得发白的裤子也是布丁加布丁,还挽着裤脚,一双草鞋上还沾着猪粪, 站在那里木呐、害羞得像个姑娘。看到他的窘相,母亲差点笑出来。就只一面一眼,母亲认定,这个男人值得托付终身。
母亲知道父亲家穷,但不知道孤儿寡母被人欺负到这种程度,堂兄弟都对他们呼五吆六。结婚之初,她不动声色,对他们在言语上冒犯也不计较,他们以为母亲也是个好拿捏的人。有次婶婶沿着两家自留地的边沿种下了一行树,母亲发现后,好言劝她移进两尺重栽,因为树长大后会侵占到我家这边,而且树荫下的菜蔬也受影响。婶婶睬都不睬,母亲冲过去不仅把树全拔了,还全部折断扔到河里。婶婶一边骂一边挥拳冲过来,被母亲抓着树枝一顿乱打。奶奶吓得哭晕,看吵架的村民围了过来,母亲趁机把他们欺负人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数落了一遍,让人直呼,小华是个厉害人,从此一战成名,再也没人敢小看我家。
父亲读到初中毕业,在村里算是有文化的人,有机会送到农校学习,成为公社农技员,长年在外工作,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靠母亲打理。别人以为父亲是干部,家里家外都权威,实际上母亲才是当家人,父亲身上的钱从来没有超过一百元。我工作后看不惯母亲对父亲的抠门,暗地里塞给父亲五百元。谁知道他一转眼就对母亲坦白了,舔狗般地把钱交了出去,强调说,“我不要钱,吃的、穿的、用的由你操持比我自己还周全,钱给我有什么用?”
那年春天,父亲早上起来,习惯性地去田野转转,走着走着突然头昏,一下子摔倒在麦田里。有位农妇正在附近的自留地上弄菜,听到声响忙大叫“叔叔、叔叔”,冲过去又是按人中,又是拍脸颊,好一会儿父亲醒过来,不知道自己怎么躺在麦田里,那人搀扶他坐起来,然后跑到我家喊人,母亲跑过去,不管自己已经年老体弱,硬是把父亲背回了家。
母亲看到他脸色苍白,喊弟弟送爸去医院。父亲说自己没病,可能是走急了,发生低血糖昏迷,歇会儿,吃点东西就好了,不用大惊小怪。母亲不放心,想起他上周在卫生间洗澡也摔过一跤,怀疑不是低血糖那么简单,坚持要送医院。爸爸拗不过才同意。
医生测到父亲的心跳每分钟只有三十四次,血压舒张压低于六十,怀疑他心脏传导受阻,立即给他安装了临时心脏起搏器,接上心肺监测仪。经过二十四小时监测,显示他的心脏传导确实受阻,不及时治疗,随时会发生心脏骤停的危险。
妈妈寸步不离陪着父亲,果断地对我说,“装到心脏上的东西一定要选最好的,进口的,不能为了省钱而选便宜货。”
第三天在医生办公室,主治医生向我们通报父亲的病情,他说,“老白的病情很复杂,全身检查下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腹部肚脐部位有动脉血管瘤,腹下有前列腺癌的可能,下一步还需做穿刺检查才能确诊是否是恶性肿瘤。”
我们都呆住了,问医生有什么具体治疗方案?
医生说,最紧急的是安装心脏起搏器,这是第一步。动脉血管瘤也很危险,一旦破裂即使住在病房,也来不及进手术室,根本无法救治。现在的血管瘤还不到五公分,短时内不会破裂。治疗血管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装血管支架,让血液从支架中通过,另一种是手术切除这段血管瘤。前列腺癌可以手术,也可以吃药控制,效果也不错。你们商量商量再告诉我你们的决定。
父亲一样直是走路有风的样子,他自己也认为比较健康,退休后不甘心在家闲着,联系建筑公司去看工地,后来又找到钢窗厂当门卫。我和妹妹多次劝他回家安享晚年,他总是说,“毛病都是闲出来,干活才能精骨康健。每天看着工人们进进出出,忙忙碌碌,我就觉得精气头足。”如果不是工厂发生了死人事件,他就想要干到干不动为止。
那天上午装配车间正在赶工期,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兹兹的电焊声,断料的切割声汇成一片。有位五十六岁工人,干着干着,毫无症兆地突然倒地,旁边干活的工人也没注意,车间主任巡查时才发现,立马派车送去人民医院,最后没能救回来,医生说是脑液血。家属和亲戚们在厂里搭阴棚,吹喇叭,闹个不休,工厂停工了三天,最后通过司法协调,厂里赔了一大笔钱才算了结。
厂长为了消除健康隐患,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体检。父亲原本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厂长知道后,害怕再出意外,婉言劝退了父亲,那年他七十八岁。
父亲回家后也没歇下,接过了弟弟的承包田做老本行。他说,农业现代化,种田也轻松了,翻地有拖拉机,割麦收割机,插秧有插秧机,收稻有联合收割机。稻草直接还田,稻子直接装袋运到晒场,不用累死累活地天天下地干活,每天去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就像看风景,心情也舒畅。
我没有想到父亲已是一身的病,我拿着他的检查报告去魔都,找心血管方面的专家。专家说,你父亲全身的血管都不好了,血管瘤原发性的可能性比较大,手术意义不大。年龄这么大了,只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要大喜大悲,半年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再做手术也不迟。老年人的癌症发展非常缓慢,药物控制会很有效,不用焦虑。
母亲知道后,告诫我们对父亲隐瞒动脉血管瘤和前列腺癌等病情,免得他胡思乱想。父亲安装心脏起搏器之后,身体恢复了正常,母亲脑梗瘫痪后,他成了二十四小时的全职保姆,还是母亲的贴心理疗师,随时为她翻身,按摩,练习走路。为了让她心情好,不管晴天雨天推着轮椅上的她去串门聊天,去看仙姑针灸,去上街逛庙会,去市场买水果点心。母亲特别粘他,三分钟看不到他就敲床,喊叫,一句话他没有回音就发脾气,父亲像个妻奴,没有半句怨言,虽然母亲的脸上布满了层层叠叠的皱纹,半边脸失去了表情,口水涎流,已是丑陋不堪,可还是他的女神。
她正想着该如何打听,只见一位上身穿着蓝色土布夹袄,下身着同色棉裤,手上挎着篮子,裹了一双小脚的老妇人向小桥走来。母亲微笑着上前问:“阿姨,我想问一下,白狗大家是哪一家?”那老妇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母亲说:“姑娘,你从哪儿来?”“我是庄前村的,来认认白狗大家的门。”“哦!你是小华,我是狗大的妈,我带你去家里喝口茶,狗大他去地里施肥了,我叫人去喊他回家。”
母亲跟着奶奶回家喝茶,让村里的小孩子去地里喊父亲回家,父亲急冲冲走到家门口,看到家里坐着一个姑娘,吓得不敢跨门槛,搓着手、红着脸、低着头,在门外站了一会儿转身走了。母亲坐在门里面大大方方地仔细端详他,一米八0以上的高个子,结实匀称的身材,上身穿着青色的土布罩衫,肩膀、手肘处都打着布丁,一条洗得发白的裤子也是布丁加布丁,还挽着裤脚,一双草鞋上还沾着猪粪, 站在那里木呐、害羞得像个姑娘。看到他的窘相,母亲差点笑出来。就只一面一眼,母亲认定,这个男人值得托付终身。
母亲知道父亲家穷,但不知道孤儿寡母被人欺负到这种程度,堂兄弟都对他们呼五吆六。结婚之初,她不动声色,对他们在言语上冒犯也不计较,他们以为母亲也是个好拿捏的人。有次婶婶沿着两家自留地的边沿种下了一行树,母亲发现后,好言劝她移进两尺重栽,因为树长大后会侵占到我家这边,而且树荫下的菜蔬也受影响。婶婶睬都不睬,母亲冲过去不仅把树全拔了,还全部折断扔到河里。婶婶一边骂一边挥拳冲过来,被母亲抓着树枝一顿乱打。奶奶吓得哭晕,看吵架的村民围了过来,母亲趁机把他们欺负人的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数落了一遍,让人直呼,小华是个厉害人,从此一战成名,再也没人敢小看我家。
父亲读到初中毕业,在村里算是有文化的人,有机会送到农校学习,成为公社农技员,长年在外工作,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靠母亲打理。别人以为父亲是干部,家里家外都权威,实际上母亲才是当家人,父亲身上的钱从来没有超过一百元。我工作后看不惯母亲对父亲的抠门,暗地里塞给父亲五百元。谁知道他一转眼就对母亲坦白了,舔狗般地把钱交了出去,强调说,“我不要钱,吃的、穿的、用的由你操持比我自己还周全,钱给我有什么用?”
那年春天,父亲早上起来,习惯性地去田野转转,走着走着突然头昏,一下子摔倒在麦田里。有位农妇正在附近的自留地上弄菜,听到声响忙大叫“叔叔、叔叔”,冲过去又是按人中,又是拍脸颊,好一会儿父亲醒过来,不知道自己怎么躺在麦田里,那人搀扶他坐起来,然后跑到我家喊人,母亲跑过去,不管自己已经年老体弱,硬是把父亲背回了家。
母亲看到他脸色苍白,喊弟弟送爸去医院。父亲说自己没病,可能是走急了,发生低血糖昏迷,歇会儿,吃点东西就好了,不用大惊小怪。母亲不放心,想起他上周在卫生间洗澡也摔过一跤,怀疑不是低血糖那么简单,坚持要送医院。爸爸拗不过才同意。
医生测到父亲的心跳每分钟只有三十四次,血压舒张压低于六十,怀疑他心脏传导受阻,立即给他安装了临时心脏起搏器,接上心肺监测仪。经过二十四小时监测,显示他的心脏传导确实受阻,不及时治疗,随时会发生心脏骤停的危险。
妈妈寸步不离陪着父亲,果断地对我说,“装到心脏上的东西一定要选最好的,进口的,不能为了省钱而选便宜货。”
第三天在医生办公室,主治医生向我们通报父亲的病情,他说,“老白的病情很复杂,全身检查下来发现有颈动脉斑块,腹部肚脐部位有动脉血管瘤,腹下有前列腺癌的可能,下一步还需做穿刺检查才能确诊是否是恶性肿瘤。”
我们都呆住了,问医生有什么具体治疗方案?
医生说,最紧急的是安装心脏起搏器,这是第一步。动脉血管瘤也很危险,一旦破裂即使住在病房,也来不及进手术室,根本无法救治。现在的血管瘤还不到五公分,短时内不会破裂。治疗血管瘤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装血管支架,让血液从支架中通过,另一种是手术切除这段血管瘤。前列腺癌可以手术,也可以吃药控制,效果也不错。你们商量商量再告诉我你们的决定。
父亲一样直是走路有风的样子,他自己也认为比较健康,退休后不甘心在家闲着,联系建筑公司去看工地,后来又找到钢窗厂当门卫。我和妹妹多次劝他回家安享晚年,他总是说,“毛病都是闲出来,干活才能精骨康健。每天看着工人们进进出出,忙忙碌碌,我就觉得精气头足。”如果不是工厂发生了死人事件,他就想要干到干不动为止。
那天上午装配车间正在赶工期,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兹兹的电焊声,断料的切割声汇成一片。有位五十六岁工人,干着干着,毫无症兆地突然倒地,旁边干活的工人也没注意,车间主任巡查时才发现,立马派车送去人民医院,最后没能救回来,医生说是脑液血。家属和亲戚们在厂里搭阴棚,吹喇叭,闹个不休,工厂停工了三天,最后通过司法协调,厂里赔了一大笔钱才算了结。
厂长为了消除健康隐患,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一次体检。父亲原本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厂长知道后,害怕再出意外,婉言劝退了父亲,那年他七十八岁。
父亲回家后也没歇下,接过了弟弟的承包田做老本行。他说,农业现代化,种田也轻松了,翻地有拖拉机,割麦收割机,插秧有插秧机,收稻有联合收割机。稻草直接还田,稻子直接装袋运到晒场,不用累死累活地天天下地干活,每天去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就像看风景,心情也舒畅。
我没有想到父亲已是一身的病,我拿着他的检查报告去魔都,找心血管方面的专家。专家说,你父亲全身的血管都不好了,血管瘤原发性的可能性比较大,手术意义不大。年龄这么大了,只要保持心态平和,不要大喜大悲,半年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再做手术也不迟。老年人的癌症发展非常缓慢,药物控制会很有效,不用焦虑。
母亲知道后,告诫我们对父亲隐瞒动脉血管瘤和前列腺癌等病情,免得他胡思乱想。父亲安装心脏起搏器之后,身体恢复了正常,母亲脑梗瘫痪后,他成了二十四小时的全职保姆,还是母亲的贴心理疗师,随时为她翻身,按摩,练习走路。为了让她心情好,不管晴天雨天推着轮椅上的她去串门聊天,去看仙姑针灸,去上街逛庙会,去市场买水果点心。母亲特别粘他,三分钟看不到他就敲床,喊叫,一句话他没有回音就发脾气,父亲像个妻奴,没有半句怨言,虽然母亲的脸上布满了层层叠叠的皱纹,半边脸失去了表情,口水涎流,已是丑陋不堪,可还是他的女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