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
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人们对你的信任,是你的情感账户。
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
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既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请注意这个顺序:品德、感情、理性。
首先是你本身的品德;
然后是你同他人的关系;
最后是你表达自己的能力。
这是另外一种重要的模式转换。多数人习惯直接用左脑的逻辑表达自己,意图说服别人,却从来没把品德第一、感情第二放在心上。
以上为摘抄内容。我本人对第二点谈到的‘感情’很有兴趣。
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就是指一个人的移情能力吧,这种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我们同他人的关系。这种能力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理解、二是迅速。
理解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从小耳熟能详。理,道理;解,开解,解开。就是说我们想理解一些东西首先要学习很多道理。
就像几十年前的农村,邻居在巷口吵架,吵来吵去,其中一家人说:“我不和你说了,你不讲理!”那对方为啥不讲理?不是他不想讲道理,而是他本身就不懂得啥道理,所以他理解不了对方当时心里想的是什么。所以说,知其理才能解开与开解。好比一个打了结的绳索,你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将它解开,这里这个‘合适的方法’就是指“理”的意思。
想明白道理我们的大脑就需要得到知识的灌溉,那就是学习。这里讲明白:是我们主观上因为想明白道理而主动来学习,而不是被迫的,所以这样的学习是快乐的。
那现在的孩子为啥有很多不爱主动学习的呢?那就是他们年纪小还意识不到“学知识懂道理”对自身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家长的正确引导就成为关键所在。那家长又如何去正确引导?此时我们又返回了原来的地方:通过学习明白道理,适当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孩子一起成长,这就是我理解的‘移情能力’。
这种能力是感性的,它是一个可变值。这就提到了前面的第二个词:迅速。
如何达到‘迅速’?那就是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整和。你需要成为一个知识型个体,就是平常我们讲的有文化有素质。一般情况下我们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与我们的文化程度成正比,但对于一个在职的成年人,“理解能力”二字又需要重新定位,就是知识+经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个高文凭入职的新人往往PK不过一个一般文化水平的老员工。
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
现在再来看这一小部分内容是不是更具象化了?
有人会问:“干嘛让我去理解他们?他们为什么不先来理解我?”这就是我们不够了解其“理解本质的初衷”而造就的思维模式。
理解他人其实就是引领我们前进的阶梯,这样我们始终站在了一个主观的位置行事,减少了被动,因为等待他人理解的心态本身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被动的位置。
能够更好且主动地理解他人的人们思想丰富积极,格局宽大高远,他们拥有更广阔的心灵家园。他们遵循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的行事原则,他们是拥有更高情商的知识达人。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因为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人就放弃努力。我们不和那些与我们相差甚远的高素质人群比,我们只和自己比:今天又比昨天多懂得了一个道理;明天又比今天多学了一点新知识,这就是进步,是值得高兴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