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选鞋时应当留意的足部伤害有哪些?

选鞋时应当留意的足部伤害有哪些?

作者: 鞋有名堂 | 来源:发表于2019-04-18 15:19 被阅读0次

    许多足部伤害是鞋子所引起的,承受全身重量的足部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全身不适。如果觉得不舒服,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生诊断。

    阔跖足

    由于足底的跖肌与韧带松弛,无法支撑与每一根脚趾根部(跖骨)有关的第二足弓(横弓),导致各个脚趾之间像枫叶一样外扩扁塌的症状。有的人是先天性,但大部分是后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造成足部肌力减弱;或是长时间穿着鞋尖过窄的鞋子;或是恰恰相反勉强自己穿着足宽及足围太宽松的鞋子。

    当趾骨与跖骨的根部没有发挥(支点)的功能,第二趾、中趾、五名趾便难以抓稳地面,不但经常站不稳而绊倒,也会使足部疲劳。此外,由于第二足弓塌陷,使脚趾根部全贴在地面,容易长茧或鸡眼,也因为足底经常出汗而引发香港脚。阔跖足通常是造成拇趾外翻、锤状趾以及摩顿氏神经瘤的原因,可说是不容小觑的症状。

    此外,近几年来增加不少案例,以为自己脚宽的原因是骨架比较大或者肉比较多,结果却是阔趾足。这种情况的阔跖足俗称“蒟蒻脚”,常见于年轻一代;握起来很柔软,但是握住各个脚趾根部周围时,足围会比目前的宽度缩小4~5公分以上,而缩小的部分就是第二足弓松弛的证据。这种症状也许是生活习惯改变与交通便利需付出的代价,有关现代人比从前的人更少用到足部。治疗的方法有拉筋或按摩,或是用绷带固定跖骨周围,借此矫正扁塌的第二足弓。不过,最重要的是穿一双符合脚后跟周围的鞋子,避免原本的足宽、足围与足部前端移位。穿鞋时,每一个部位都不可以太紧或太松。平时当然也要善加利用合脚的鞋子,多运动足部,借此维持并加强肌力。

    C为第二足弓

    拇趾外翻

    大拇趾根部(第一跖骨)往脚踝内侧突出,大拇趾却往小趾方向弯曲的症状;弯曲的角度若是超过15°以上,便称为拇趾外翻。这种症状是由于先天性或风湿等疾病以及从事足球或马拉松等过度使用足部的剧烈运动所引起,在中国,主要是穿了不合脚的鞋子长时间压迫脚趾,导致阔跖足越来越严重,并使大拇趾根部不断遭受挤压所致。

    说得具体一点,不是只有长期穿着鞋尖比足部还要窄的鞋子才会造成拇趾外翻,相反的,总是穿太大的鞋子同样会产生这种症状。为了不让鞋子脱落,脚趾在鞋内会一直保持抬高的姿势,鞋内的足部因此往前倾,压迫到脚趾尖。容易引起这种症状的鞋子,最常见的便是女用高跟鞋。这种症状也与肌力差距或荷尔蒙的分泌有关。往脚踝内侧突出的部分若是摩擦到鞋子,就会发肿疼痛(成为姆囊肿),严重时会导致大拇趾变形或剧烈疼痛,甚至寸步难行。此外,由鞋子所引起的阔跖足,也常并发小趾往大拇趾弯曲的(小趾内翻)症状。

    如果是鞋子造成的阔跖足,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穿着合脚的鞋子或加入内底,并用绷带固定跖骨周围加以改善。当症状严重时便需要动手术。患有拇趾外翻的人常会选择足宽及足围较宽或尺码较大的鞋子,但是这么做反而会加剧第二足弓的外扩症状,因此,外行人千万不要自行判断。

    锤状趾

    大拇趾以外的脚趾形状,在没有穿鞋也没有做任何动作的情况下,始终像锤子一样呈“〈”形萎缩或变形的症状。这种症状有先天性的,而后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穿着不合脚的鞋子。

    长期穿着比实际足长还要短的鞋子,或是常穿鞋尖太窄、鞋口太低的鞋子,导致脚趾尖无法伸展时,极容易产生这种症状。相反的,也有的情况是鞋子太大,为了不让鞋子在走路时脱落,脚趾就会在鞋内使劲弓成“〈”形,长久下来便导致脚趾变形。发育期的孩子常会出现微微症状,这也是没有随着足部成长挑选适合的鞋子所造成。

    锤状趾的患处关节常会并发长茧或鸡眼,脚趾根部、足背、足底以及脚后跟也容易出现疼痛,严重时会造成关节僵硬及剧痛,需要动手术。做些脚趾体操可以改善症状,但最重要的是拒绝穿不合脚的鞋。

    摩顿氏神经瘤

    这项病名源自首次发表论文探讨症状的奥地利医生的姓氏。指的是足部承受身体进行步行或其他动作的重量时,中趾与五名趾之间的根部,产生火烧般剧痛的症状。这种症状也会罕见地出现在无名趾与小趾之间,或是第二趾与中趾之间的根部。情况严重时,即便是在足部不会受到压迫的睡眠时间,也会持续痛到睡不着。

    主要原因是穿着不合脚的鞋子,使脚趾尖负荷过重而形成阔跖足,松弛塌陷的韧带因此压迫到足底的神经,导致神经变形肿胀。这部位有时会产生神经瘤,不过请放心,它并不会扩大或转移。除了鞋子因素以外,有时候在坚硬的地板上做太多舞蹈动作也会引起的。

    治疗方式与拇趾外翻一样,以穿合适的鞋子或加入内底改善阔跖足症状为主,有时也会视情况在患处注射药剂,或是动手术切除神经瘤。

    扁平足

    由于足底的跖肌与韧带松弛,无法支撑大拇趾根部到后脚跟的第一足弓(纵弓),使其整个贴在地面的症状。如果情况没那么严重,但是第一足弓比一般人来得低,这种状态称为“低足弓”。

    过去曾有段时期以为扁平足是先天性的疾病,事实上,绝大多数是由于运动不足或老化、拇趾外翻的并发症等后天因素所造成,也有的是因为其工作上久站或长途行走所引发的疲劳性损伤。由于第一足弓无法发挥缓冲功能,导致全身重量直接施压在足部,不但使足部容易疲乏,大腿部及小腿部为了保护足部也会因此受伤,进而引发腰痛等症状。

    如果不是功能问题,便不需要治疗;但是出现疼痛或步行困难等问题时,可用绷带固定足部或在鞋子里加入适合的内底,借此矫正舟状骨的位置来改善症状。除此之外,“踮脚尖”等运动,也能有效锻炼附着在第一足弓顶点的胫后肌,透过往上拉提的动作可以改善症状。

    此外,第一足弓周围若有强韧的肌肉,有时也会误诊为扁平足;这种情形常见于职业运动员身上。

    高足弓

    情况与扁平足相反,主要是足底支撑第一足弓的跖肌与韧带紧缩,导致足弓比一般人高的症状。大多数是遗传所引起,通常5~6岁就会出现征兆。

    由于足弓不够柔韧,造成脚趾尖与后脚跟负荷过重,因此容易长茧或长鸡眼,并且在走路时会感觉足底有抽经般的疼痛。高足弓和扁平足一样,也容易引发腿部疼痛及腰痛等症状。

    如果能在关节柔软度较好的年轻时期发现症状,便能透过运动锻炼胫后肌加以矫正。在鞋子里加入适合的内底也能达到分散重量的效果,但是情况严重时需要动手术治疗。

    镊状甲、内嵌甲

    前者症状时趾甲往内卷;后者症状时新长的趾甲前端压迫并嵌入脚趾肉里。前者经常会恶化成为后者。

    两者的成因都是由于趾甲剪得太深、穿了鞋尖太窄或太大的鞋子,严重压迫到了脚趾所致;内嵌趾甲则是脚趾甲附近形成的伤口,在恢复过程中造成趾腹肿胀。如果患处在大拇趾,镊状甲通常是拇趾外翻的二次症状。

    千万不要为了减轻疼痛,不想让趾甲深入肉里而把趾甲剪得更短。这么做反而会使趾甲下方的组织隆起,加速趾甲前端变形而往里嵌,进而导致发炎、剧痛以及化脓的恶性循环。最理想的治疗方式是交给专家医生处理,有时会根据情况利用钢丝加以矫正,也有的病例需要动手术。

    茧、鸡眼

    两者都是压力集中在足部的某处皮肤,使该处角质变得厚变硬的症状。患处没有中心核的是长茧,有椎状中心核的则是长鸡眼。

    两者几乎都发生与各个脚趾的侧面或足底,也就是穿鞋子时总是摩擦或受到挤压的部位,有时刺破中心核时会感到剧痛。

    容易受到感染症状侵袭的糖尿病患者千万不可以随便去除。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以锉刀磨平或是贴专用的OK绷加以去除。不论是长茧或鸡眼,往往会与其他各种足部症状同时产生,因此,当足部症状改善时,茧或鸡眼通常也能一并治愈。

    香港脚

    细菌之一的白癣菌寄生在足部的皮肤,引起瘙痒及破裂的症状。有出现在足底或脚趾的水泡型、脚趾之间的趾间型,以及后脚跟的角化型等种类。

    病因之一是人们踩过地板或浴室脚踏垫等所造成的间接传染。不过,长期穿着不合脚的鞋子,使足部处在过于闷热潮湿的环境里也会引发香港脚。

    严重时连趾甲也会出现症状,有时甚至变硬、变得白浊或缺损。如果情况不至于如此,利用市场出售的香港脚药持之以恒地治疗,同样能有效解决症状。最理想的预防方法当然是每天换穿透气的鞋袜。并且在洗澡时仔细清洁足部与脚趾。

    O型腿、X型腿

    并拢脚尖与后脚跟站立时,大腿部、膝盖、小腿部、脚踝内侧这四处无法合拢的症状。骨骼正常的人,膝盖朝向正前方并拢时,以上四处都会合在一起,但是O型腿的人膝盖会往内弯,只有脚踝内侧能并拢;X型腿的人则是往外弯,小腿部与脚踝内侧无法并拢。

    人类出生时时O型腿,随着成长而在两者之间反复变化,一般来说,到了6~7岁就会长成正常的腿型,后来之所以变成O型腿或X型腿,主要是因为走路方式、坐姿(长时间跪坐、屈膝侧坐或跷腿)或运动不足造成。此外,第三足弓塌陷有时也会导致O型腿。这两种腿型都会使脚踝关节负荷过重,不仅容易拐到脚,置之不理恐怕会扭伤或骨折,进而引起腰痛或骨盆歪斜,甚至造成退化性关节炎而步行困难。

    检查鞋子时,会发现O型腿患者鞋底的脚踝外侧磨损得很厉害,X型腿患者则是鞋底脚踝内侧最容易磨损。症状轻微时,可添加适合得内底或调整走路方式来改善,但最好是在情况恶化之前寻求专业医生建议。

    分别为O、X和正常腿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选鞋时应当留意的足部伤害有哪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kt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