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个案例。
13岁的猪宝(化名)是一名长相清秀的男生,他的母亲急急找到我,让我帮帮他们。猪宝的母亲说孩子在家闹自杀,父亲在家正寸步不离地看着他。让我尽快过去,帮忙解除这场危机。
我随着猪宝妈妈一起去往他们家的路上,猪宝妈妈给我介绍了这次危机的起因。
猪宝近来喜欢妈妈的化妆品,时常偷偷在夜里起来化妆,一次被妈妈看到,联想起前一段时间无意中看到孩子看自己的内衣,就和猪宝爸爸说了这个情况,觉得孩子的行为有点问题,怀疑是不是孩子有同性恋的倾向,或者孩子有对自己性别不认同的可能。但是猪宝爸爸觉得小孩子好奇没什么,自己小时候也曾对姐姐的文胸化妆品感到好奇。
猪宝妈妈还是不放心,偷偷查看了猪宝的手机,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她发现儿子的QQ群,有同性恋群,还有异性群,仔细看了群里和单独的聊天内容,其中有一位好友,是他三个月前加过来,和儿子的聊天很频繁,聊天内容中一直在强调猪宝是天生的同性恋者,还给他发来同性性爱短视频,不堪入目。猪宝妈妈又在微信中发现这个人,他给儿子发过两个红包。看到这些,猪宝妈妈一下子就急起来了,立即找来猪宝,质问这是怎么回事。猪宝急忙抢回自己的手机,妈妈要求他退出这些乱七八糟的群,删掉那个好友,拉黑他。儿子不同意,和妈妈吵起来,争来吵去,儿子急了,一把把妈妈推倒在地。
13岁的儿子身高已经有168厘米,比妈妈还高,妈妈此时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控制儿子了。等儿子爸爸回来,她就一边哭一边和老公细说此事。猪宝爸爸一定要看猪宝手机,就拿过来,看到儿子QQ群里的真实情况,他立即喝令儿子退出那些群,删掉那个恶意怂恿他往同性发展的好友。儿子大声说,既然你们都知道了,我就实话告诉你们,我就是同性恋,我天生就是同性恋,我根本不想做男人,只想做个女人。是他们让我明白了真实的我,我为什么要删掉他们?
我赶到猪宝家里,看到猪宝正坐在地上,一双眼睛像狼一样盯着爸爸,那表情,那恣态,好像随时都会扑上去,对爸爸一通恶狠狠的撕咬。他们旁边,有一个摔得四分五裂的手机。
在使用技巧解除了猪宝的自杀危机后,等猪宝的情绪稳定下来,就孩子的朋友圈朋友的选择,我和猪宝的父母进行了沟通。
再讲个案例
14岁女生猫咪(化名),被妈妈带来跟我做心理咨询。猫咪的妈妈是大学教授,爸爸是公务员。妈妈向我介绍猫咪,是这样描述的。猫咪从小就特别聪明、懂事,学习从来不要父母操心,一直是年级中前10名的孩子。猫咪是别人家孩子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猫咪近一年来,行为总觉得怪异,原先和父母无话不谈,现在,很多时候躲着父母。前一段时间,爸爸无意中进入她房间,发现她在自慰,妈妈发现她书包里有一个避孕套, 就和孩子沟通,不料沟通中母女发生了冲突,打了起来,然后猫咪就躲在屋子里不出来,也不去上学。
我应邀去家里为猫咪做心理疏导。猫咪在我的耐心陪伴下,打开心扉,告诉我,她认识了一个大她三岁的女生,那个女生对她非常的好,给她介绍一位叔叔,叔叔对她也非常的好,然后,她看到叔叔和女生发生关系,女生飘飘欲仙的样子,让她好奇,她半推半就和叔叔也做了那个事,第一下很痛,她哭了。后来,又做了几次,不痛了,确实有些舒服,不做还想。她知道,这个事情如果父母知道,会打死她。她怀孕了,女生带她去做的无痛手术。后来,下面总是痒,不舒服,又不敢去看医生,心里很烦。
上面两个案例的案主——猪宝和猫咪,他们都因为交到不良朋友,受到性侵犯,更为关键的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不良朋友带给他们的伤害。做为关心孩子,对孩子负责的家长,一定会做出干涉孩子交这种不良朋友的行为,比如,不管孩子乐不乐意,直接把不良朋友拉黑删除。
关于孩子的朋友圈,当下,有些育儿号在鼓吹呐喊:家长太功利了,不能干涉孩子的自由,孩子也是有辨识能力的,他们一旦上当受害,会出于自我保护意识,自然离开那些不良的朋友。而且受到伤害后,可以报警呀。
我们可以从上面两则案例中看到,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的意愿,放任孩子我行我素自己去交友,等着孩子自我保护,其结果会是怎样。有多少家长能够接受13岁的猪宝,被一位不道德的同性恋者引诱?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象猫咪一样13、4岁的女生,被不良朋友引诱失身,有的女孩不明不白地就被不良朋友卖了处,还感谢朋友介绍给她会关爱的大叔。作为家长,又有谁能接受女儿有猫咪受到伤害而不自知?
各位,我们是要给孩子自由,但这个自由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有度的,这个度在哪里,在孩子的健康正性积极成长发展上。我们肯定要尊重孩子,但是尊重也是看情况的,如果影响到孩子的心身健康了,家长必须放下所谓的自由和尊重,立即干涉。
有人说,家长太功利了。对于说这种话的人,我要反问了,没有功利如何生存?没有功利何谈发展?人类社会中,功利是生存发展之基,哪个人的衣食住行不是满满的功利呢?如果面对孩子教育,放下所有功利,那么,我们的孩子长大将是一副什么模样?会不会不食人间烟火,永远活在他自己想象的美好的童话王国中,连生存自理都是问题?放眼去看,那些好坏不分,名利不问,没心没肺的空心病大学生研究生们,不就是前车之鉴么!
其实,我们应该这样说,家长关心孩子,留心孩子的人际交往,不必要时时事事都和功利拉扯到一起,更不能督促着孩子在人际交往上刻意功利。这种做法,让人生厌,会给人际交往带来压力,反而会让孩子交不到朋友。
在中国,生活也好,为人处事也好,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道法自然”。孩子们天生就有功利选择的趋向,只因涉世不深,蒙昧无知,会被不良之人引诱威逼。所以,家长只需提前做好常规安全引导,然后,再遇事说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咱们再说报警,等孩子遇到伤害了,已经是心中鲜血淋漓了,这时去报警,不过是拿起法律惩治作恶者,这种惩治,对于孩子心头之伤,有多少疗愈作用呢?做为心理咨询师,我曾经为数以千计的孩子做过心理创伤的疗愈,警察介入,对于犯罪者有惩戒作用,对于心理受伤者,却没有什么疗愈效果。
中国有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朋辈效应。意思都是在说一个人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是社会性群居动物,需要多方位的人际交流互动,才能让人对自我有着立体明确的感知,确立自己的社会定位,开创自己的社会基业。
鉴于此,做为关爱孩子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朋友圈,肯定要给予一定关注,发现孩子与不良之人交往,杜绝简单粗暴,一定要用适合的方式出手干涉。哪怕孩子已经成年,家长虽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关注,也不能不闻不问,在重要的关口给予提醒与督促,这样,父母永远是孩子前面的一道保险杠。话又说回来,家长如何有效干涉孩子交不良朋友,又不引起亲子关系的矛盾呢?我以自己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做了个总结:
1、防范大于干预。家长经营好家庭氛围,维护好亲子关系,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学会选择朋友。
2、家长给孩子人际交往自由,和孩子分享交友乐趣,让孩子养成交到新朋友,第一时间与家长分享的习惯。
3、12岁前,此时孩子自我意识尚不完整,人际交往中,分辨力自我保护能力都弱。12岁后,此时孩子自我意识觉醒,追求独立自主,好奇心重,喜欢尝试探索。在没有把握的前提下,如果父母干涉孩子交友言行简单粗暴,一不小心,激活了孩子的反叛思想,可能得不偿失。所以,孩子12岁前,家长以和孩子有共同学习生活环境、家长品行端正等因素为主,引导支持孩子交友,讲述交友原则。12岁后,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家长少干涉,多倾听、多引导。
4、孩子交到不良朋友,家长避免直接粗暴干涉,而是循循善导、让孩子自动疏远有不良企图或者行为不端的朋友。
5、孩子交友的特点是,好玩,我喜欢。所以,孩子交到不良朋友是难免的,甚至有些孩子会被恶意引诱,与家长阳奉阴违、逆反,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些反常举动,或者做一些不良的行为,特殊情况,家长可以使用预先告知的暴力手段去干涉孩子的朋友交往。有安全隐患或触犯法律者,可以报警。
6、孩子在交友中情况复杂,家长工作繁忙,没有充裕时间以及精力和孩子沟通;或者家长和孩子关系密切,孩子不接受家长对自己的规劝;或者家长教育孩子的技能知识受限,这时候,最好的选择,是找位经验丰富,三观正的心理咨询师来引导孩子。遇见好的心理咨询师,给孩子系统做次心理咨询,家长孩子都终生受益。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没有比这更为合适的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