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性中,最深层的本质是渴望被别人重视。当被他人表扬时,人们会有被重视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
什么是赞美?
互联网搜索的结果是这样描述的,赞美是对美好事物发自内心的肯定。
这句话的关键词是发自内心的。
发自内心的表达可以让对方感受到,然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如果对方没有感觉到你的赞美,那就不能称之为赞美。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发自内心地赞美别人,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呢?
(1) 从一个角度出发,陈述效果,表达感情。
赞美别人时,不要太笼统,要有针对性,比如,赞美对方说“你真的很好”不如说“不到一个小时,你就解决了一个技术问题,反映了你的专业,我很佩服!”
这句话,从一件具体的事情出发,陈述事情的效果,同时表达了自己真挚的感情。
这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最后延伸到个人感受的赞美方式。
具体来说,切入点是一个特定的事物或对象。抽象指的是事物的意义。最后,诉诸于你的个人感受,这样就能与对方产生情感共鸣。
为了更容易理解,再举一个例子,你看到一个同事穿着一件你认为很漂亮的新衣服。
在这个时候,不要简单地说你的衣服真的很好看。你可以说,“这件衣服真漂亮,穿在你身上显得你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这样的赞美可以让对方心领神会,更愿意与你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你们的关系也会更亲密。
(2) 赞美不应是同质的,而应反映出差异。
如果你赞美一个美丽的女人,夸她的颜值和姣好的身材,你猜她听到后会作何反应?
她会开心吗?不总是这样!
因为她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经常听到类似的赞美之词。你赞她漂亮,身材好。她心里可能会觉得,你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而已。
普通的赞对颜值高的人来说不是很有吸引力,同质化的赞美,边际效应已经减弱。
只有用不同的方式去赞美,才能不陷入边际效应递减的漩涡。
例如,你可以说,“你是如此美丽,本可以靠你的颜值,却偏偏要凭自己的能力,竟然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就,难怪大家都很欣赏你。”
这种赞美,会让她听了后心里甜滋滋的,而且,通过这种差异化的赞美,在她的面前,你也会刷足自己的存在感。
(3)赞美别人的内心,而不是外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是人类的最高需求。
对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赞美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而不是别人的外表。
例如,对于一个年轻成功的人来说,“你真的很成功。你从来不担心衣食住行,还能挣这么多钱……”这样的赞美对他也不会有多大吸引力。
如果你把这句话改成“我想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否则无法想象你怎么能像现在这样成功”,效果一定很好。
我曾经和一个多年没有联系的朋友微信聊天。她说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说:“我们同学都认为你很优秀,没想到你在学校的时候那么害羞,现在却成为了一名培训讲师,想必这些年,你一定经历了很多事情。”那一刻,在我看来,她很懂我。
我觉得这是对我最好的赞美和认可。
因此,达到让对方认同的赞美,才是发自内心的肯定表达。
在过去的一周里你收到过真诚的赞美吗?或者你真诚的赞美过别人吗?效果怎么样呢?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