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新录(12月24日    晴)

日新录(12月24日    晴)

作者: 天行健君马甲 | 来源:发表于2023-12-23 14:34 被阅读0次

           

          叔本华哲学有断言:人是欲望的生物,未满足时痛苦,满足了无聊。无聊,是另一种形式的痛苦。所谓叔氏悲观主义,源出于此。

          这个困局如何破?叔本华谈了两种方法:短暂的方法是审美,听音乐,赏绘画,在艺术审美中遗忘欲望和痛苦。长远的方法是寂灭,在真理的世界中寂灭欲望。这其实是借用了佛教的涅槃理论。只不过,究竟如何寂灭,其实叔本华自己也没说明白。这是可以理解的,好比爱因斯坦说统一场论,但究竟如何统一,他自己也没说明白。其实,当叔本华说用审美遗忘痛苦,或者以寂灭摆脱痛苦,本身依然在欲望中。不出他自己画下的悲观圈子。追求审美,或者真理,依然还是一种追求,还是一种欲望。好比地藏王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求地狱空,已经是一种欲望。还得是老子说的透彻,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只要你有身,你就有欲望的大患。没身了,就没这个患了。问题是,那时你已经死了。

          简单的说,人有三种欲望:食欲,性欲,求知欲。食欲让你活着,胃的需要。性欲让种群延续,生殖器官的需要。求知欲让你信仰神,或者追求真理,脑袋的需要。叔本华说的审美或者寂灭,都在求知欲的范畴。对不起,三欲永在,你活着,你跑不出去的。这就是哲学的必然王国,用规律框架框牢你。超脱之道,其实不在于跑出去,而在于明白了这个道理,这就进入了自由王国。自由的在必然规律的世界里面奔跑,漫步,无为而无不为。人为什么有求知欲?因为好奇。对于好东西,好奇它为什么这么好。得搞搞清楚,以便让这个好东西为我所有。对于没见过的东西,好奇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得搞搞清楚,要不自己不安心,太不安全了。对于胡思乱想的东西,好奇自己怎么会这么想。得搞搞清楚,好奇到一定程度,想破脑袋,搞疯自己都是有可能的。

          用唯物主义的话说,本质上,人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兼具的存在。自身以物质形式存在,必然索求无数物质的供养,这就是食欲,性欲的深渊。又有意识第二性的观照,就必然要寻求身体与心灵更长久更安全的存放,这就是求知欲的根源。这两个东西,逃是逃不掉的,但可以认识,可以和谐共存。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新录(12月24日    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qc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