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学员:陌桑欣闻
你为什么写作?
我很怕被人问到这个问题,然而,今晚却不得不仓惶面对这个问题。
下班后,我突然被通知,陪领导一起,和市文联主席聚餐。
我第一反应,非常期待和雀跃。
之前就听说过这位文联主席是个大作家,写了不少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均获奖,还被重要领导接见过。这对于写作者来说,能见到他本人,何其有幸。
马上,我又感到很不安,实在是自己开始文学写作的时间太短,还不到半年,没有任何公开刊物发表的作品,见到领导,没有成果拿出来,有点难堪。
一路上,我都在想,如果领导问到,我该如何答,才显得既不失礼,又让他对我有个好印象。
这感觉颇像我上初中时,在课堂上,毫无准备,突然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我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应对。
双方见面寒暄后,一群人围着一张大茶台,喝小杯小口的功夫茶。几杯温润的茶水入喉入心,渐渐平息了我的慌乱。
“我的个人工作情况和写作,实在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东西,唯一可以称道的,是我从去年11月底开始写稿至今,7个月完成25.7万字。”
唯一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勤奋。不看质量,只看数量,每月完成3-4万字,每天至少1000字。
领导问:“你写新媒体文吗?”
“我可能写不来,主要还是写随笔、散文,过段时间,有一定笔力后,打算尝试写小说。”
我看到领导轻轻点了点头,感到大为振奋,也许自己没有那么上不得台面吧。
后来,我就越说越溜了。
“之前有过写作的想法,但都没有动笔。从去年11月开始,我觉得非写不可了,就一直在简书上写,很方便。不过我年龄有点大,现在还是个小白,正努力学习写作,每天日更,争取早日向作家靠近。”
领导语音沉稳地说:“东莞写作的人很多,写出来的作家也很多。东莞作家有个特点,都偏写实,很多作家的写作是从流水线开始的。他们中有的初中没上完,有一个作家还曾做过发廊的洗头妹,只是因为热爱,每天写每天写,最后写出自己的路来。现在这位作家虽然回了老家四川,但她的文学路,却是在东莞这片土壤中孕育的。”
领导顿了顿,继续说:“东莞这座城市这些年的发展中,有很多外地人过来,有成功在这办企业、做高管的,也有失败回老家的,产生有很多文化、观念的碰撞,这些都是很好的文学素材。”
我听得有些激昂。隔行如隔山,自己真是孤陋寡闻啊。
领导提到一个写散文厉害的女作家:“在东莞长安,有位女作家也是从流水线写起的,她经常隐姓埋名去工厂应聘,到流水线去体验生活。最近她的一篇散文获了个大奖,她也写小说。”
放弃舒适的环境去体验工厂流水线生活,还真有这样的人呀。
“最近,她可能又隐姓埋名去哪个工厂体验去了。之前,她在一个工厂流水线无尘车间干了一个多月,工资5700元。走的时候,她把工资送她的工友们,工友们不要,后来她想,尊重工友们也不能送工资,其实,她写文章的稿费比工资要可观得多。”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原因写作。你认为到了该写的时候,内感于心,外化于声,这个年龄有自己的生活阅历、体验思考,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丰富,不同于那些仅有辞藻、形式华美的文章,没有真正的内容。”
“你就这样一直写下去,坚持写下去,你会是支潜力股!”
真的么,真的么?这句话听起来,就像一个金光闪闪功成名就的大富豪,对一个穿草鞋的穷光蛋说,你未来也将会是个大富翁。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肯定,更令人振奋和鼓舞呢?
后记:这是2021年6月8日发生的事,距此有一年时间,不知不觉我开始文学写作也有一年半时间了。
刚开始入门时,在简书上报了个写作班,天天跟着老师日更,人很多,很热闹,至于学到什么,还真一言难尽。
反正是,大家都不容易,从初入学者的角度来说,听些鼓励的话也很好呀。
在开始文学写作后,我对新媒体写作的态度,完全改变。
之前,我有点抵触新媒体,片面地认为新媒体文就是为了噱头和炒作,跟半个多世纪前西方的黄色小报差不多,看一看还行,写就不必了。尽管当初我在简书写作,也只是把简书当作一个很好用的日记本。
我在认知上转不过来,最直接的后果是,写出来的文稿可读性很差,更加没有故事性。
写得烂,我也仍然在一群人里坚持,后来,日更到35万字时,我觉得文章质量貌似没有提升,人也有点懈怠,大约停更了2个多月。
真的停下来不写,又怅然若失,很不甘心。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书院基础班的广告,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了班。
很快,我找到点感觉,后来又连报三期进阶班,对新媒体文,感觉有点入门,但仍很不顺手顺意。
看头条同类文章多了,我有点纠结,这些故事文,大都是套路化的,看得多了,文笔文风似乎相近,有点像工业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这样是否真的很好?
但不管怎样,有些我认为一般的文,数据就是好,事实胜于雄辩,不服还不行。也许又是我孤陋寡闻吧。
非常庆幸,我能继续上丹老师的私教课。我的感觉,丹老师的课,不功利,很好地融合了传统文和新媒体文的优点,很多问题,也在不知不觉中有所觉悟。
思辨才会明,有时候仅仅是细微差距的理解,呈现出来的文风相差十万里。
#丹心私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