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云
(一)
福安,是我的家乡。福安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宋.淳祐五年(1245年)理宗御批“敷锡五福,以安一县”得名。福安市是一座近800年历史古城。据清.乾隆版《福安县志》,福安城内有三山即”扆山,官埔入城屹立,……”这就是福安市龙脉所在;有二湖即龟湖,岩湖;一溪,即母亲河“富春溪”,还有韩城十景,市内八大公园,曾有人题诗这样描述:“水秀山明多俊杰,柳堤新绿润清官,富春溪畔堪图画,云淡风轻好福安。”而且,福安市郊外,西面还有著名国家四A级“白云山”风景区。曾有诗友留诗:“云起龙潭望垄地,步摇蹒局杖峰至,水波秋色掠寒流,山麓春葱成爽意,崖壁怪形冲上天,涧泉林壑耸中寺。浅池清影没溪声,寻觅沿途欲静醉。”
福安从地理上讲,地理区位优越,水陆交通便捷。地处福鼎市太姥山脉南部:与柘荣县,霞浦县,周宁县,寿宁县,泰顺县,宁德市等县市交壤,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1989年撤县设市,1993年被国务院引为沿海开放城市。管辖省级开发区1个,15个城乡,4个街道,全市人口70万,其中,畲族人囗7万人。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县份。福安市属明星工业城,素有中国电机电器城,中国中小电机出口基地,全国第二大船舶修造基地,中国茶叶之乡,南国葡萄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保健按摩器发源地之美誉。还有福安赛江临港工业开发区,系宁德三都澳区域产业多功能区域组成部分,也是环三都澳战略发行区和动力引擎。福安市海西东北冀的交通枢纽和闽浙赣内陆地区的重要疏港通道,福安赛江白马港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白马港为 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也是宁德,马祖,台湾首次海上客运直航口岸。高速公路,铁路十分发达,有沈海高速公路,有宁武高速公路,现规划并施工铁路有福温铁路,宁衢铁路,即将贯穿福安全境,构成铁路,公路,港口,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城乡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二)
二舅王氏家族是唐朝时期,由山西太原跟随闽王王审知进入福建,再由福安市桂林村迀入福安冠杭观庙巷王家大院。福安人口众多,祠堂林立,王氏家族也算名门旺族。
太老爷王瑞满,职业商人,卒于:1936年7月7日,日寇侵华爆发时期。太老爷前脚刚去,我二舅王得荣就出生,就没有了父亲,十分悲凉。
在那硝烟弥漫年代,各种离愁涌上心头,城内一片残墟,福安扆山一带更是凄凉至极。而我二舅生不逢时,还好家族十分团结,家中太老姥陈月萱为人慈祥,院中五位妯娌和睦相处,太老姥含辛茹苦养育包括我爷在内共4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
世事变迁, 经中国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终于 在1945年,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尽管家庭困难 太姥姥十分开明,重视教育,节俭持家,做些小本生意,克服困难,让我二舅上学读书。
困难家庭,孩子早当家,8岁的二舅一边上学,一边帮助大舅王勤周做生意,我母亲王福娇灵巧,一边去木陽教书,赚钱贴补家里开支。而二舅自幼聪明,成绩名列前茅。解放后,福安市人民政府开设各种学校,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民众生活有明显变化。我二舅于1950年考入福安农校。虽然说考入农校,但,仍然艰辛,学校离王家大院很远,每天,五更起床,跑步去学校,还是经常饿肚子,在二年农校生活,由于,学习优秀,也得许多奖学金。由于学业优秀,1952年就被分配到寿宁县工作。先后担任过寿宁县县委秘书,公安局科长,知青办主任,寿宁县竹管垅党委书记。多年来一心扑在党的事业上,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廉洁办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办事公平公正,得上级领导表扬,和农民群众爱戴,于1983年调入宁德市党校,创办了党校内图书馆,并当任图书馆调研员,副研究馆员。自1992年以来,曾从事《领导工作文摘》、《闽东信息导报》编辑,在中国《图书情报工作》、《情报资料工作》发表过5篇专业学术论文,其中,《基层党校情报时滞障碍的对策探讨》获得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学术论文二等奖,并编入《市埸经济与图书馆建议》、《中国当代论文选萃》等获福建省党校系统图书馆学术论文一等奖并编入《中国图书情报工作文库》、《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文集》两书。撰写《置后信息资源初探》等三集资源开发与利用探讨,有关论文,先后于《光明日报》、《情报资料工作》等报刊发表,获福建省社会科学情报学会1996年优秀论文奖,和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荣誉证书,相继被编入《中国垮世纪战略文献》、《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当代中国领导干部文集》、《中国改革者》等近10种文集。一生为党为人民奉献终身,在临终断气时,叮嘱儿子王晓丹,不忘及时交党费,交完党费,才断气离世,真是难人可贵,表现出对党的忠诚,让人垂泪而泣!
(三)
二舅妈王剑平,生于1938年6月。与我二舅家隔壁,同宗不同祠。听我表弟王晓丹讲过,二舅和二舅妈密秘故事,因两家很近,不足十几米,孩提时,时常在一起玩,时而抓迷藏,时儿,小鹰抓老鼠,偶尔抓九九,无话不说,青梅竹马,心有灵犀一点通,交往甚好。我二舅妈于1958年考入农校,二年毕业,分配在寿宁县粮食局工作。初来乍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当年,寿宁路真不像今天这么顺畅,当地人称:南阳岭公路真是九曲十八弯,叠嶂峰上走,难呀!工作几年后,就结婚生下我表弟王晓丹。
紧接着,一埸轰轰烈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这火红年代,谁都逃避不了,充满变革动荡时期,真是昏天黑地。由于,我二舅妈娘家,家庭成分差,她娘一家6口人,被下放到福安市松罗乡南溪村,一家人生活在农村,吃尽苦头。因娘家历史问题,受到牵连,在这场政治斗争风波里,我二舅妈娘家人受尽折磨,没工作,没工资,没自由,一家挤在一个破房子,四面漏风,漏水,冬天里被寒风吹的瑟瑟发抖,一言难尽,胜是堪忧,家庭人口众多,没粮食吃,主要靠二舅妈微薄工资救济和亲朋好友倾馕相助,才勉强度日。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文革狂风暴雨结束,二舅妈娘家人和我们一样,迎来改革开放的曙光,也迈入崭新时代。 (三)
光阴如箭,日月如棱,流年似水,斗转星移。讲完太老姥,太老爷,二舅故事,再讲讲我表弟王晓丹,表弟媳黄丕玉的故事。王晓丹,1965年2月出生。从小一直跟着二舅妈娘家人,一起去福安市松罗乡南溪村生活。在6O~70年代,生活物资极度匮乏,也是饥一顿饱一顿,可以说是艰难争扎着生命线上。熬到1972年,才被二舅妈接回寿宁县读书。在文革后期,父母单位工作很忙,学习,生活无人照顾,寿宁县天气又冷又冻,二舅妈娘家弟弟王建华,妹妹王剑清来一起照顾我表弟,后来才安定下来。
由于,单位宿舍有限,我表弟王晓丹,二表弟王晓政搬到寿宁县机关宿舍居住。那年寿宁县机关宿舍十分简陋,全是木土房,共二层楼,又窄又小,光线黑暗,冬天,寿宁县天气寒风刺骨,那时,家里生活条件差,缺衣少裤,冷了浑身擅抖。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在那1972年腊月冬天夜里。机关宿舍起火,火光冲天,人们四处跳窜,我大表弟当年才8岁,二表弟才5岁,都不会跑,还好那夜,我二舅刚好,没去下乡在家,赶紧搂起两个小孩往外冲,才捡回二条生命。全家人性命保住了,但,烈火将我们家所有家具,衣服全都化为灰烬,粮食,油等一起掠走,至现想一下,都胆擅惊心!那年,年关逼近,我二舅全家,望天流泪,心有余悸,还是我二舅心胸宽大,不急不慢,安慰大家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没办法的事,还好生命都能保住,没事,克服困难,再难也要活下去”。饿就饿点吧,跌跌撞撞,熬到1983年。我大表弟王晓丹高中毕业,经过一段努力,安排在寿宁县供销社当通讯员。在寿宁县供销社工作几年,非常刻苦,积极工作,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学学习种植蘑菇技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还正式参加中国西南大学园艺专业技术进修班,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又遇见国家开放改革,经几年奋斗,家庭经济状况有了质变化,生活逐步走进欣欣向荣。1991年调入福安市蘑菇办工作,并开始走向领导岗位,还被评定为农业技术科技人员,评定为农艺师,名誉工资效益双丰收;1995年7月被福安市农业局授予“中共好党员”称号;2013年3月被福安市农业局评个人“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2013年7月还主持参与福安市农业局《蘑菇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项目,被福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二届福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从2012~2015年连续4年年终考核均被评为“优秀科技人员”光荣称号。
我表弟媳黄丕玉,生于1976年12月,系寿宁县南阳赤凌洋村人。1987年山东医学院护士专科毕业,现就职于联邦制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福建区域闽南大区经理。每天奔波各大医药公司,医院,日夜操劳公司大事,带领各县市医药人员,为公司创造财富。
根据表弟王晓丹口述整理。
网友评论